【大纪元3月28日讯】“政务司司长”作为百官之首的地位,将面临改变。据悉,政府高层正积极考虑,董建华明年中连任及引入新的高官问责制后,大幅削减政务司司长的权力,由各不同政策范畴的部长直接向特首负责,而非一如现行制度要事事先经过政务司司长再交特首。
政府同时亦研究日后在公务员队伍中可开设一个新的职位,作为公务员之首,专责公务员人事任命和内部问题。其职能与现时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相似,但出任人本身隶属公务员系统,有别政治任命的部长。
*政府新架构分三层*
行政长官董建华今十月发表施政报告时,将会交代研究高官问责制的进展。有政党人士透露,董建华曾私下表示,新制度可望在明年中他第二届任期时开始落实,行政会议亦会在同一时间有所改动配合。
据本报了解,政府高层近期已开始酝酿多个不同改组方案,在高官之间近期广泛流传部分改革建议包括:
(一)新的政府架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特首,然后是属政治任名的司长和部长,再下面则是属公务员的D8级局长(日后会为部长及局长另定新名称)。各司长和部长分别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而局长则协助司长、部长研究政策。
(二)削减政务司司长权力──按现时做法,局长先向政务司司长提出政策建议,获同意后再上呈特首,但日后的部长则毋须先经过政务司司长,可直达特首。
(三)重新为政务司司长定位──政务司司长将继续扮演副行政长官的角色。一旦行政长官放假或离港,将由政务司司长暂代行政长官职务。同时,政务司司长将会亲自执掌一些重要或敏感的政策,例如政制、保安,这些政策范畴毋须再另设部长之职,情况与英国的副首相相似。
(四)部长数目较现时局长少──政务司司长一人已掌多个重要政策,加上部分相关政策可合并由一个部长处理,例如现时分属两个不同政策局的房屋与地政规划,可由一名部长合并处理。一般预料,现时有十六名局长,但将来应只有八、九名部长。
(五)特殊处理公务员事务局──有意见认为,毋须设立一名处理公务员事务的部长,但当司长、部长均属政治任命时,有需要另设一个公务员之首职位,由公务员出任。
*学者:特首全操控*
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刘兆佳说:“实行了问责制后,每个部长都直接为自己的政策范畴向董建华负责,陈方安生现时享有的‘否决权’及‘预决权’,将来的政务司司长肯定没有。”刘兆佳表示,按《基本法》规定,政务司司长在礼仪上的地位,较其他官员高,但如何划分其职能及实际职级,特首有完全操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