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3月24日讯】近日从市规委获悉,继修复东皇城根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前期工程启动后,今年本市的又一项文物工程,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永定门城楼修复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述三项修复工程完成后,北京古都风貌中的三个“点”将与现有的古建筑东便门、西便门、地安门组成相对完整的古城格局,给已颇具现代风格的北京老城区,增添一份古都风韵。
“北京的围墙曾是旧城最明显的标志。”市规委副主任魏成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历史原因,除南长街上的皇城墙外,其它地段的城墙已消?p尽。“围墙对古都北京而言,是城区边缘的一项城市设施。”据介绍,它就如同现在的人们提起城区、市区,以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为分界线一样。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恢复古城墙,就是为了体现明清北京城的“凸”字形轮廓形象。
据了解,北京城的“凸”字形轮廓形象由城墙、城楼于明清时代构成。而明清北京城的城墙及绝大部分城楼与目前的二环路及立交桥的位置相当。尽管绝大部分已被拆除,但“凸”字形平面仍是北京旧城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因此,根据本市保护古都风貌的原则,从今年起,对于有遗存的旧城墙遗址,都要尽可能修复。同时,根据现代城市的生态环境的需求,对于不能修复城墙的地段,保留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形成象征城墙旧址的绿化环。原城门口的建筑要具有“城门旧址”的提示和标志作用,考虑到“门户”形象,建筑高度可稍高于周围一般建筑,形成环绕旧城的“新城门”,城市设计要与保留下来的城楼结合。
“对旧城保留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据悉,今年本市将加大投入对旧城进行改造的同时,侧重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许多人认为,保护古都风貌,只能靠投入,其实不然。就远期前景而言,文物和一座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能够体现出古城源远的文化,还将为旅游等相关产业提供景点,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
据悉,目前本市已确定了旧城“点、线、面”的重点保护内容:即210个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平安大街、朝阜大街为主的主要街道,中轴线及景观视廓点线面的有机集合、联接,共同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保护内容。除保护外,部分建筑仍需修复。上述三项工程仅仅是个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