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3月22日讯】今年正值加入世贸(WTO)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中共面临高层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因此,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所传达的政治信息,当然就备受注目。
关于高层权力交接,较早前中国省部级领导人已经出现了频繁的变动。这不难令人联想到,以胡锦涛、曾庆红、温家宝等为主干的”第四代”领导核心已然成形。众所周知,北京的权力交替从来不仅是”从一个核心到另一个核心的转移”而已,它更是不同派别之间权力核心的继承交接。依今年于人大会议期间、从北京向外界吐露的讯息看来,”第四代”领导核心所继承的,恐怕是令人忧心忡忡的轻浮泛滥的民族主义意识型态。
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论述在第三世界独立解放的历史中,无疑起过阶段性的思想指导作用。但在加入世贸前夕的中国,政治人物在人大会议中释出民族主义的讯息,则实在令人怀疑:要嘛就是居心叵测,要嘛不就是语无伦次。其中朱熚基的谈话,就是一个鲜明例子。
朱熚基在3月5日的全国人大4次会议揭幕时,不论是讨论经济发展策略,还是表述两岸关系的立场,都一再发表一些绕富趣味的论调。其中,有两项备受新闻媒体所注目:(一)争取和平统一;(二)未来5年经济成长将为7%。
“争取和平统一”,但绝口不提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诚然是有说等于没说。至于”未来5年经济成长率7%”,人大会议的这种市场走势先知式预言,与其说是表达经济发展的决心,倒不如说是向全球资本势力喊话,并讴歌中国的”市场潜力”吧。
这些耐人寻味的讯息之所以出现,可能是因为这次会议中,朱熚基面临了非同小可的压力,因此,他万般不得已地,一方面试图以”统一”这类民族主义诉求作挡箭牌,另一方面铤而提出”7%”的数字符咒,去模糊视听,以求避过可能来自保守势力的监视、质疑甚至抨击。
要推敲朱熚基的压力来源之前,不妨先行回顾他的十五计划。据媒体报导,该16,000字的报告,一共有10个部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经济部分。当中主要交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需要的经济变革。
对照十五计划,去年10月在各省市领导人会议上,朱熚基自己就对于加入世贸表示忧虑。他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离准备就绪还早”。及至今年1月,中、美双方针对农业补贴问题的谈判触礁,美国原本允诺中国可以”开发中国家”名义处理农业补贴,但因美国利益团体的游说,使得华府不得不改变初衷。1月份的谈判破裂,至今中国依然束手无策。要是中国贸然加入世贸,农民必定处境堪虞。
既然在国际贸易问题上交了白卷,而且国企改革的劳工失业问题等重重困扰,又令他进退维谷,朱熚基于是就许下承诺,誓言继续改革(解散)国营企业以及金融政策,借此达成未来五年每年经济成长7%的迷人目标。但这对中国的工人和农民来说,意味着他们必将面临重大生存考验。
然而,纸是绝对包不住火的。攸关工人和农民利益的民生政策,在这次十五计划中可谓一塌糊涂。除了满足了西方各国资本集团的金融政策之外,它绝少有关照工人和农民前景的规划。
朱熚基在窘态毕露的同时,不忘及时安排篇幅,提到两岸关系。他祭出民族主义诉求,以祈望保守势力放他一马。显然,发表一堆如”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并且继续在’一中’原则下推动两岸对话及谈判”等民族主义喊话,在北京政坛上依然是一道免受抨击的护身符。尽管轻浮泛滥,对解决问题全无实质助益,但这似乎是一道规避质疑的免死金牌。
一般西方观察家认为,”第四代”领导核心的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淡薄。他们普遍经历文革时期理想的破灭,没有意识形态包袱。但以目前的政治氛围看来,大中国民族主义有取代前朝无产阶级专政教条的倾向。对现代管理理念以及西方文化并不陌生的”第四代”领导核心,是否有能力抵挡崛起的民族主义态势?”第三代”的朱熚基,原本是一名技术官僚,在面对民族主义的呼声时,也不得不缴械投降,随同唱和。”第四代”的胡锦涛、曾庆红、温家宝等人,是否有可能突破牢固的保守格局?
--转自《民主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