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中国问题专家日前在洛杉矶举行一场研讨会,论及中国在中共十六大后,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等将登场,待他们进入成熟期后,大陆的民主进程可能相当于当年台湾蒋经国时代的情况,中国的民主发展会往前迈进。
参加研讨者包括前香港南华早报编辑林和立、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普拉特(TomPlate)、以及包瑞嘉(RichardBaum)、汤维强博士等人。林和立提出前述看法,并指出,中共将在二○一八年推行省级领导选举,大陆已进行过乡镇领导选举,下一步是县级选举,虽然并非人民直选,但已比中共委任进步。
林和立所指蒋经国时代的情况何所指,外界不清楚。但蒋经国在世时,台湾的民主规模至少已包括:一、有一个有力的反对党;二、县市长和乡镇级首长、各级民代早已普选;三、报纸言论虽仍遇政府干涉,但已难全面约束舆论;四、民间呼吁国会全面改癣总统直癣全面制宪,但监于台独和中共犯台顾虑,李登辉时代亦未能实现制宪。当年台湾的国民平均所得已近七千美元,且开放民众出国观光、接受外来资讯丰富,台湾社会力更十分蓬勃,不断有街头抗争。
中共十六大后,第四代领导人能否步上蒋经国改革后尘,或可归因几项变数:一、领导人气魄和处境:就像江泽民已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但党内保守派制衡、本身成既得利益者以及中共党内贪污腐化,使他即使有心,恐怕无力,十六大第四代接班能否顺利、有无掣肘,如果忙于巩固权力,就难以乐观他们会推动大规模改革。
二、先内后外:十六大后大陆的工人下岗、法轮功事件、社会治安恶化、贫富分配不均等问题,恐怕不会减轻,中共第四代领导人上台后急于安内,稳定压倒一切,难期待马上有改革方案。
三、任何改革措施不可能自掘坟墓,即使中共推出政改措施,恐怕仍属指导式的“民主”,县级、省级普选虽可能实施,但共产党提名、民众背书,会有少数“民主样板”,但即使开放真正的政党竞争,中共仍会保有主导地位和权力,第四代亦不可能放松。
四、近年我们看到的新现象包括中央、省级及国企干部出国考察者众多,海外留学生返国服务亦渐冒出头,沿海省分民众接触外来资讯和与海外来往更多,观念开放和桎梏解禁,对汇合改革力量极有助益,但新闻如不先自由化、言论仍受箝制,政改将成空谈。
五、经济发展带来繁荣,也开启民智,带来公平、参与等观念。大陆各省近来民众抗争渐增,除了法轮功,诸如对劳资争议、警察执法公平、土地征收、环境维护,聚众发难争取权益案例增多,和蒋经国时代前期的台湾极相像。这种“人民力量”不是中共“鸟笼经济”的模式所可控制。
因此,未来大陆的政治改革,必然须藉由经济、社会等较不敏感的议题点火,且必须有外来的压力逼迫,改革开放廿多年来到底已蓄集多少能量?何种环境会促使这种压力像“六四”一样再度爆发?将影响改革进程。海外民运人士千万不能妄自菲薄,有谁料到台湾当年在海外叫嚷民主的反对人士,如今都成位居中枢的人物?大陆的民主化,迟早总会到来。(世界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