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16日电】《人民日报 》上海2月14日讯
基因专利申请——竞争犹酣
在3万多个人类基因中,有多少是中国找到的呢?
据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人类基因科学公司已克隆人类基因8000多条,塞莱拉公司、因塞特公司各拥有近7000条;中国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克隆了7900条,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含南方和北方中心)克隆了500多条。由此可见,中国虽然参与了1%的测序工作,但已找到的基因数在8400条以上,大大超过了1%的数量。在这场由少数发达国家挑起的“基因争夺战”中,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拥有人类基因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虽然基因资源的瓜分已近尾声,但基因专利的申请仍很激烈。中国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副总裁秦义龙认为,基因序列只是基因研究的基础,而基因专利则是基因产业的基础。能否获得“基因争夺战”的胜利,最终不仅看基因测序的数量,还要看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基因专利数。
依照要求,所找到的基因拿到完整的序列、经过蛋白的表达、经过蛋白功能的验证并能明确一定的用途,就可能申请专利。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技术、资金的大力支撑。而申请争夺也是残酷的,别人抢先一步,已寻找到的基因就白费了。
至今,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已申请基因专利3500个,列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专家指出,我国在这场竞赛中取得了显着成就,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如果在专利申请上不能胜人一筹,已取得的优势也将迅速消失。
功能基因研究——至少“疯狂”50年
人类基因图谱的发布,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功能研究阶段,对功能基因组研究有重要帮助。而要弄清楚每条基因的功能与作用,同样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过程,需做的工作更多、时间更长、投资更高。对此,有专家感叹,新世纪里,功能基因研究将至少“疯狂”50年。
已有的“生命天书”,是人类共有的版本,但落实到每个民族、每个家系、每个人,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给科学家带来无限的机会。基因与各种疾病的关系、转基因研究、基因治疗、基因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制造等,都与功能基因相关,而且世界各国的水准相对接近。这为我们迎头赶上带来了机会。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认为:人类基因的研究,最终要给人类带来利益。除了人类共有的基因,中国还有各种家系的遗传病,这些特殊的资源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基因功能的研究,不仅需要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参与,还要医学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参与,一些遗传病患者也应该加盟。
生物基因组——全球竞争新热点
主要承担“人类基因组框架图”1%项目的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研究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简称北京中心),目前正在加紧解读完成图,并初步认定这1%区域约有150个到200个基因。这些基因和心血管、肿瘤等疾病有关。
在加紧解图的同时,北京中心同时加快了“生物资源基因组计划”的步伐。中心执行主任汪建说:1%项目仅是一个契机,最终的理想是要通过它带动一个学科和一个产业。“学科”是基因组学,“产业”就是中国生物信息资源产业。所有生命的进化都刻写在基因组的DNA密码上,可以说,只要弄清了一个动植物的基因密码,也就掌握了这一资源。当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宣告完成的时候,生物基因组将会是世界竞争的一个主要方向。
该中心提出的生物资源基因组计划,内容包括建设以DNA序列为基础、以生物信息学为先导的有我国资源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产业。目标是在一两年内分析20至50种小的基因组,5至10种大基因组。依托1%项目建立起来的技术平台,为寻找重要生物资源提供可靠、快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