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12日电】与瑞典队的比赛,中国队给人感觉面目一新,传接球成功率较上一场大有提高,前、中、后三线衔接较好,小范围配合尤其是前场进攻战术组合也有了些模样。虽说两球领先被对手追平让人遗憾,但变化和进步更让人欣喜。
米卢的确老辣,赛前他就通过录像向队员们介绍了瑞典队队员站位好、分工明确、密集中路但速度慢、盯防不紧的特点,要求队员们学习对手好的方面并研究、利用对手的弱点。比赛中我们看到,中国队首先稳固防守,左后卫吴承瑛和右后卫陈刚不再像上一场对卡塔尔那样轻易压上助攻,前锋张玉宁、曲波位置稍微后撤,一来与前卫线相呼应,强化中场适当遏阻对方重兵屯结的中路;二来针对对手逼抢不凶的特点,利用相对较“自由”的空间和张、曲的速度寻求突破。从场上表现看,应当说米卢的战术安排非常清楚,队员们执行得也很坚决。中国队套边下底传中的“法宝”似乎被丢弃了,的确,此法对付有高空优势的瑞典队并不适用。中国队所进的第一个球恰是中路进攻吸引防守队员,然后分给插到禁区右边角的张玉宁打进的。
如果说此球是米卢战术成功的体现,中国队第二个进球要算张玉宁个人素质的表演了。当时曲波已下场,只剩他一人突前,虽说对方门将不该犯那样低级的错误,但正是张玉宁的奋力前追才迫使对方出错。而且,张玉宁是在高速奔跑中,在两名高大的防守队员即将“关门”之际,纵身跃起将球顶入的。相信两场比赛会使这个“懒散”小伙在米卢心中的印象大为改观。
平局与平局不同,跟卡塔尔的比赛像一碗隔夜的剩饭,这场比赛像一张刚出锅不慎掉地的烙饼,尽管沾了些灰,味道还是不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