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7M体育 - App Store

心靈隨筆

我認識一位朋友,遇上便是這種難題,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戀,借了錢買車,用現金卡還債,再借錢買名牌,另一張現金卡還帳,錢滾了錢,便還不清,三百萬的債務,一個月連本帶利該還十幾萬元,活得苦不堪言。
英國作家高爾基華綏說:「我們不能控制生活,但得與之爭取。」 忙一事也是如此,我們不一定可以匆容不迫,但一定得與之爭取,讓自己看來更不忙一點;在專家眼中,忙的壞處,多得一籮筐:
《易經》關於不變之變的道理一直盤據我心。該變什麼?不變又是什麼?每個人都該花一點時間好好想清楚,依照我的理解,變其實就是調整,遇上危機、困頓之處,如何調整、轉折很重要,這有如太極生兩儀,不停的轉動為了使之平衡。
人生一事,在我看來有其目的性,讀書是為了求得一技之長,有個待遇豐厚的工作,過著優質生活,最後的標地顯而易見,就是讓生活回歸美好,這是我們辛苦讀書,有了工作之後,最美麗的酬償。
天平移往那一頭,人生就成了什麼模樣,在我著手寫下這本書的第一筆時,南亞大海嘯結束沒多久,大批人員失蹤,罹難者高達四十萬人,很多人只是去當地渡假,一個無常便把他們捲進浪裡,不再回來,毫無準備的塵歸塵土歸土,一切歸零。
大詩人對於逝去時光的嗟嘆,撩撥了我對生命的強烈意識,驚覺年華一去不返,歲月不回頭,像極了單行道,非得把握不成了。
工作之外不工作,如何辦得到呢?
美國作家巴克斯頓說:「人生如棋,精於預測者必握勝機。」
羅蘭女士在他的《羅蘭小語》中寫過:「工作是快樂的泉源,成功是快樂的肯定。」
據《殺劫》和《西藏記憶》的作者唯色說,『殺劫』是『藏語』革命的發音;而「文化」藏語的發音與漢語的『人類』發音相近,選擇『殺劫』兩字表明廿世紀50 年代以來的革命給西藏帶來的劫難,四十年前,又一場稱為『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席捲西藏,所以用漢語表達藏語中的『文化大革命』一詞,就成了對西藏民族而言的『人類殺劫』」。
哲學家叔本華說:「人類的第一種工作是取得某些物質,第二種工作則是忘掉他的所得。不如此,人生將形成一種重荷。」
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讓人存活下來,之後想到的就該是如此辛苦換取的代價,包括滿足、幸運、優雅與美好生活,連活都有困難時,講什麼都是白搭的;要活所以要工作,所以抵死不工作一事也是騙術,天上不會老是掉下禮物來;隔空抓錢,分別是智者欺瞞愚者的遊戲,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千古不變之理,但如何工作,做到恰到好處則是一門大學問。
的確如此,工作以外不該工作,工作是為了生活,不工作則是為了享受生活,兩種目的缺一不可,各有所長,如果少了優雅生活的幫襯,工作的真實性便該打點折扣了。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波斯作家蕯迪說:「幸福的人既播種也有收穫;不幸的人努力至死,留下所有的財富。」這大約便是與富有者的分野了;有錢的人,一生努力賺錢 卻絕少用它,死前才明白自己的一生一無所有。富有的人,生前花用這些錢,是個有閒人。
有個誤解一直存在人們心靈,以為什麼事都非錢不可,於是很努力於賺錢這一件事,忘了用心更重要;多數人因而只活在咫尺之地,奔馳在家、公司之間,用車當流動監獄。
陶淵明在他的《雜詩十二首》中提及:「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盛年不重來,更令人傷感的是,人生也不重來呀。
工作帶來許多負面效應,但至少多出一個好處,就是反省。想一想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到底那裡犯了錯,該怎麼修正?
即使錢有一大堆意義,但至少真該有點錢,可以用來花用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看來工作還是有其必要,但必須想想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想法:「只要有一天,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並且用心去做,從此你的工作與生活,便會添加奇異的色彩。」
錢的價值長久以來都被過度上綱,以為它很萬能,缺它不成的,只是有了錢之後就真的代表進駐安全島了嗎?
工作很苦,為何不索幸不工作?這種想法與晉惠帝一樣蠢,只會問食粥的人為何不食肉糜?如果可以選擇,多數人會選擇不工作但有錢領的活兒。
工作的傷害不止一樁,研究得出,一般人對工作大約都有著負面的評價,比方說:
工作這麼多年,賺到了什麼?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忙碌、煩亂、疲憊與焦慮難安等等,難道這就是工作的目的,當然不是,但又不得不工作,該如何是好?這些年來,我確立了一項標準,把工作當成享受生活的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