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鴻溝:你嚼口香糖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13日訊】(轉載自BBC英倫網 鴻岡)上月底有條消息說,33歲的巴西球員阿洛伊西奧(Aloisio)在比賽中和對方球員相撞,因為嘴裡的口香糖阻塞了氣管險些斃命,送到醫院才搶救過來。

此後媒體中出現了各種關於口香糖的告誡,阿洛伊西奧在訪談中也允諾再也不碰口香糖了。

但我忍不住感到這些告誡有趁火打劫之嫌。在我的經驗裡,口香糖一直是眾矢之的,原因不光是因為它有什麼損害健康或摧殘環境的作用,而也在於它是一種文化符號。

資產階級習慣

我在北京的小學老師竭力反對口香糖。當時的理由是,口香糖是資產階級的東西,而能吹泡的變類口香糖「泡泡糖」,那就更腐敗了。

當然,這種具有腐蝕力的東西那時候在北京根本買不到。我得以品嚐,是一位剛從美國來的小朋友提供的機會:我們偷偷摸摸躲在犄角旮旯裡吹,可惜我始終不得要領。

小學畢業後我們一家人到英國來了幾個月,回北京途中路過莫斯科,去紅場散步時有個流里流氣的少年湊過來低聲用英語問我有沒有「bubble gum」。

按照我當時的教育,這明顯見證蘇聯已經倒向資本主義了。只是一些年後我才發現,其實各種政治立場的人都可能對口香糖有成見。

邊走邊嚼

提到口香糖,我主要會聯想到兩個政治人物。

一個是從1974年到1977年就任美國總統的福特。他的公共形象比較憨,在他以前做過總統的約翰遜對他的一句貶斥之語至今粘在他身上,那就是他「沒有能力同時走路和嚼口香糖」。

福特總統

福特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未經大選就當了總統的人,先是在1973年被國會任命接任辭職的副總統阿格紐職位,第二年尼克松辭職後晉陞總統。

另一個被口香糖粘上無法脫身的人是新加坡的李光耀。他擔任總理年間規定不准吐痰,不准餵鴿子,也不准嚼口香糖,違者重罰,這一舉措聞名天下。

他這些規定令有的外人羨慕,感到新加坡變成了一個文明衛生的國度,但也有人批評,說政府對公民生活未免管得太多了。

可以吃香蕉

前些年接受BBC財經記者彼得.戴(Peter Day)採訪時,記者曾鼓起勇氣問李光耀是否覺得路面粘著口香糖,興許也表明人們多了一些創意。

他不以為然。「在地鐵門上粘口香糖,弄得車門無法打開,我看不是創意,而是搗亂。誰要是嘴裡沒嚼東西腦子就不能轉動的話,可以試試吃香蕉。」

口香糖峰會

英國負責環境衛生的市政官員可能有不少都對李光耀當年的執法力度感到欽佩。

面臨口香糖污染問題的加劇,2005年英國和愛爾蘭幾個主要城市曾召開一次「口香糖高峰會議」。

根據當時的統計,英國地方政府每年為了清洗吐在街頭的口香糖殘跡需要開銷1.5億英鎊。為此,地方政府主張對口香糖徵稅,為清理工作提供補貼。

根據他們當時拿出的數字,單是倫敦主要商業街牛津街的路面上便有30萬處口香糖的殘跡。

清洗路面口香糖

地方政府抱怨一片口香糖平均售價3便士,而清理路面上的每個殘跡卻要花費10便士。

這個數字倘若屬實也不足為奇,因為根據統計,英國有2800萬人,也就是將近一半的人口都嚼口香糖。
促進腦力

可是為什麼嚼?嗜好者能給你各種各樣的理由,譬如能夠提神,潤喉,當然也能消除口臭。有人還說切蔥的時候嚼口香糖可以避免流眼淚,感冒時可以減輕症狀,還有人感到坐飛機的時候嚼口香糖可以緩解耳痛。

但我比較喜歡的是英國《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誌幾年前報導的英國北方諾森伯蘭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心理學家的發現,那就是嚼口香糖有助於記憶力。

三種解釋,一個疑慮

率領研究的科學家安德魯.斯科裡(Andrew Scholey)對此提出了三種可能的解釋,一是人在咀嚼的時候與記憶相關的內腦區,即所謂的海馬狀突起活動量增多。

他拿出的另一種解釋是,海馬狀突起裡面的胰島素受體也許與人的記憶有關,根據這種設想,人咀嚼時會釋放胰島素,而胰島素會攝取吸收血液裡的葡萄糖,這也許能發生作用。

不過他說,他最傾向於最直截了當的一種解釋,就是咀嚼會加快心跳,從而增加大腦的血氧供應,這樣也就有促進認知的潛能。

我自己嚼口香糖的時候想到這樣的理論頗有些安慰感。不過腳底下踩上別人吐出的口香糖,或者摸到他們貼在公共場所桌子或椅子底下的這種噁心遺留物時,我對口香糖到底能否真的對嚼用者的腦力有任何好處還是深感懷疑。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吃口香糖尿尿沖水 山豬球球惹人憐愛
含咖啡因口香糖 孩童多食風險
成語改成的廣告語
美華防癌協會助居民戒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