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埃爾馬斯里華盛頓報導)有些孩子覺得欺負那些看起來和自己不一樣的孩子挺酷的。他們用各種手段來傷害別的孩子,包括拳打腳踢,叫綽號,或者背後說壞話等等。看到別人痛苦,他們覺得高興。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欺負人的手段也達到了新高度,但是,制止這種欺凌行為仍然是可能並且是必要的。
15歲的布利日特·伯爾曼對各種欺負人的手段瞭如指掌。她說:“有一種是暴力的欺負行為,就是拳打腳踢,讓人覺得疼痛。還有就是語言暴力,比如說人家『你真胖』、『你太醜了』甚麼的。非語言暴力包括比如背後說別人壞話或者故意不理人等等。網絡欺負行為就是運用科技手段來傷害別人。”
博爾曼剛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說《多利.維特告訴你如何不受欺負》。儘管這是虛構的故事,但是它卻受到真實的個人經歷的啟發。
在寫故事之前,博爾曼曾經進行過一個網絡調查:“我發現很多人都知道有欺負人的事情,但是令人困擾的是那些受害者往往也是問題的一部份。”
這部小說還傳達了一個信息。博爾曼用很多篇幅談到旁觀者的作用。她說,他們可以成為證人、反抗者和保護者:
“並沒有所謂的無辜的旁觀者。如果你看到有人欺負別人,你就有義務去做些甚麼,你要挺身而出,說:『嘿,我們這麼大了還做這種事嗎?』如果你不想挺身而出,也可以事後和受害者談談,或者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來幫助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巴巴拉.克羅若索是《欺負、被欺負和旁觀者》一書的作者。她認為,讓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介入,非常重要。她指出,暴力、傷害他人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青少年中的正常現象:
“如果孩子們互相起難聽的外號,而這些外號和種族、宗教、性別、生理或心理缺陷、或者經濟條件有關,我們就必須非常嚴肅地對待。”
克羅若索認為,當成年人、父母或者教師抓到了正在欺負人的小霸王,或者看到旁觀者嘲笑受欺負的人或者給小霸王叫好,他們必須追究這個小霸王和在旁邊起鬨的人。
她說:“我不會要求他們說:『我錯了,我再也不幹了。』我會說,去糾正你的行為。如果你在網上散播了一些醜陋的謠言,儘管你無法徹底糾正它,但你必須努力去做。你要想好怎樣不重犯,而且你得幫助那些你曾經傷害過的人。”
克羅若索說,成年人必須意識到今天的欺負弱小和他們小時候經歷過的已經大不一樣了:“孩子們過去只是在學校被欺負,現在卻是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全天候的騷擾。可能夜裡兩點,就有人在散佈醜惡的謠言,這種影響是非常惡劣的。”
為了防止欺負行為,克羅若索建議,要教育孩子們如何更寬容,如何接受彼此間的差異和不同:“我們必須設計一些計劃。我所講的不是反對欺負弱小的計劃,而是能夠幫孩子們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但同時又是相互關聯的。我是獨一無二的,你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我們有共同的人的屬性。”
巴巴拉.克羅若索指出,孩子越早學會寬容和同情,就越不可能在進入青春期和成年之後變成恃強凌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