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關式明香港採訪報導)香港政府倡議的校本驗毒計劃,一直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會否侵犯青少年的私隱問題,並質疑配套的不足和成效,亦有中學生發起簽名運動反對有關計劃等。有關校本驗毒計劃的爭議,捍衛言論自由的香港獨立媒體網,23日設立論壇,請來宗教界、社福界與文化界人士,為這個炙手可熱的問題把脈。
其中主講的宗教界人士、協青社創辦人、資深社工李民烈神父就最近大律師公會提出校本驗毒計劃對青少年私穩保密的擔憂,其驗毒的結果是否會放到中央檔案室(全港機構所有關於濫藥人士的資料需提交給檔案庫)資料內的問題,指出「從資料庫的運作方式指引說,除非是嚴重或不能不做的情況下,這些資料是不需要在法庭上公佈的。多年來有個案顯示,曾濫藥的人申請公職被拒,資料的保密令人擔心。」
李民烈還指出,有資料顯示,政府表示中央檔案室內的報告,有關的姓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社工界都清楚,所報上的名字都是用「花名」的,他懷疑社工界報上的資料可能完全作廢。政府所得的資料是從教育機構、醫院等得到的名單。
他並說,社工界十分擔心個人資料交予警方。他質疑解決青少年濫藥問題單靠驗毒是行不通的,「基本的社會制度需要改變,打擊毒品來源至為重要。校本驗毒計劃是否增加社會與學生的對立面,令學生更不信任這個社會,這是我最憂心的。」
明知有問題仍一意孤行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藥物濫用者中心的主任韓小雲表示,政府的作風一直是說一套做一套,「這些年,我們要求政府開高峰會,想清楚了解禁毒政策,找一些有經驗人士,看一些服務可以怎樣做,但政府都沒有做。去年,才凶神惡煞地說要做(校本驗毒計劃)。」
韓小雲表示最近找到的資料顯示,政府提出校園驗毒這個意念的時候,都知道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私隱、人權、校園文化、信任等。今年5月份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政府最初一直都打算先研究,因為有很多的問題待解決。她指諮詢文件列出了總共27個議題;要處理的27項研究,包括現在社會上所有討論的問題。韓小雲驚訝地說:「原來它(政府)已經全知道了這些問題,它不是不知道啊,它就是叫人研究怎樣去處理這些問題。結果是沒有機構敢去研究,因為大家都認為處理不了。那些真是很基本的問題,你怎麼研究也研究不到一個解決方法。」
韓小雲指,其實政府並非不知道其中的問題,她質疑為什麼還要一意孤行,「計劃一出的時候,我們社工同行裏面,都有很多疑問,問你(政府)這樣的方法到底能否幫到那些年青人?甚至我們覺得,你是幫他還是害他呢?」
應消滅毒品源頭 多關心青少年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李智良舉例說:「校本驗毒就好像在上游就有個化工廠,但是我們就在下游勞師動眾,抓那些小朋友,千萬不要去下水去玩水,我還一定要找出他們哪一個壞,哪個去玩水,然後去抓他們,識別他們,幫他們。」他強調,上游的化工廠,正是毒品的來源。
李智良表示自願驗毒,只是更進一步去踩年青人一腳,去踐踏他們,把他們趕到一個找不到他們的地方。他認為資訊權是很重要的,「無論你是濫藥或吸毒也好,你起碼要有一個充足的資源和資訊去知道這種物質會在你身上發生什麼事,會否影響你的心臟,會否影響你的肝,而不是譁眾取寵的講法。」他表示,其實濫藥的年青人需要有更多人同情、關心他們的專業人士給予多些的資訊。
李智良指出,大部份的毒品來自大陸,為什麼那麼多青少年每個周末或者逃課都要回大陸玩?這背後是有一個很深遠的社會脈搏。我們無視這些社會脈搏,而在最尾的部份去抓他們出來,根治不到問。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