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必備數字管理全書(6)

理查.史特都(Richard Stutely)

標籤:

這些人是做什麼的?

數豆人的頭銜進化的很迅速(見圖3.1)。對野心勃勃的會計師來說,如今的目標是成為財務長,擔任所有會計師的母鴨。這個官銜在美國首見天日。而在大西洋的那一邊,根據英國人典型的低調行事風格,這個最高位的數豆人也稱為財務總監。

在小一點的公司,或者在這個進化過程當中落後的那些地方,這個職位通稱財會主管(這時出納[treasury]的業務可能就歸另外一個人管)。

財務長或是相稱的職位,對執行長負責、提供最新資料給董事會、指導財務計劃和政策,並且監督審計、會計、預算、稅務、出納,以及所有跟豆子(銀子)有關的事務。

對財務長負責的人,職稱有一長串,令人眼花撩亂(見圖3.2)。大部份的頭銜都不用再做說明。有幾個可能需要解釋如下:

出納負責管理公司的現金狀況,確保有恰好足夠的鈔票應付日常使用,還有多出來的鈔票不會躺在那裡沒事幹,而是到某個地方賺利息。

應收帳款與收款人員的工作是確保現金及時從客戶手中流入公司。

應付帳款人員基本上是負責及時付清帳單,以免被斷電。

會計師的權力相當大,因為他們有否決權。只要證明公司的財務狀況不足以支付某個構,就可以讓這個構想胎死腹中。你可以玩的一場好遊戲是,設法證明他們錯了。

任何人的職稱若包含「資訊」(information)這個字眼,多半管的事情跟你的電腦有關係。

記帳員(bookkeeper)負責保存財務紀錄。

稽核師(auditor)試著確保每個人都誠實可信。常見的情況是,他們對財務長負責,但是由於某些你很快就會明白的原因,他們應該獨立於財務主管之外,直接對執行長或是董事會負責。

事情進展的速度非常快,下列的職銜在本書付印的時候可能已經過時了,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新的職稱。我最近遇到一位「刑事會計師」(forensic accountant,專門追查詐欺)以及一位「軟體會計師」(software accountant,評估軟體和網路應用程式)。如果你的公司有什麼創意職銜,請讓我知道。

「會計師,就是你雇來對你解釋你沒有賺到你之前賺的錢的那個人。」 安南(Annon)

主題的變奏

finance與財務financial在職稱上的用法有些許差異。finance director(財務總監)的用法比financial director稍為普遍一些。Comptroller(主計)這個字也偶爾有人用,它實際上是主controller的變體,從compute(計算)這個字衍生出來的。

其他管理數字的人

其他跟數字打交道的人包括了精算師、數學家、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你的公司裡也許就有這些數字專家。他們又一次佔領了自己的世界,當然連帶包括他們自己的術語。我們會在這本書裡揭開某些術語的秘密。

現階段要記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們完完全全和會計師一樣的鉅細靡遺並講求精確。順便提一下,精算師是統計學家,他們負責計算保險的風險和保費。這個人,就像一個老笑話講的,是個覺得會計工作令人興奮到不行的人。

留意稽核師

我必須要說,稽核師是一群挺嚇人的人類。他們的工作基本上是確保公司遵循良好的財務與會計程序,沒有人會偷偷把手指頭伸進收銀機抽屜裡。稽核師通常不會去清查每筆進出款項與收據,但是他們會抽查你的財務紀錄。

要注意,想出騙招的人也知道這一點,而且常常會設法讓「適當的」樣本接受抽查。順便提一句,「樣本」(sample)聽起來可能太不專業,數豆人稱這個東西為「帳目抽測」(test of the accounts)。

內部稽核師

內部稽核師受雇於公司,而且通常,我該這麼說好,相當挑剔。他們可不是報告說「無可報告」就賺到他們的俸祿。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稽核師,因為他們根據他們所鑑別出來的錯失做出報告。他們越是找碴兒,就越快被認可為「好傢伙」,然後升官調離無聊的工作。

他們會在不請自來、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從天而降找你麻煩,希望奇襲效果能抓到像是帳目不清或重複支薪(duplicate docket)之類的錯誤。

大多數的證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進行內部稽核,而且通常還有法定義務要聘請獨立的外部稽核師進行稽核。

注意啦!如果你或是你的手下做了稽核師認為有違失的事情,即使沒有人告訴你其實公司不希望這樣做,你也會受到處罰。舉例來說,有個朋友有一次被狠狠修理,因為他簽署並且連署了銀行對帳報告(bank reconcialiation report),然後只在附件的銀行說明書上面草簽,而不是正式簽署兩份文件。這是個合理的規定。

可是想想看,總部辦公室事前完成沒有做任何指示,我相信他受到懲罰有點不太公平。

當你接掌一個事業單位,而且負有會計或財務責任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下列兩項中的一項原則,或者最好是堅持兩者:

跟你的數豆人提供一份與職務有關的財務手冊,還有一份書面文件,上面聲明,任何未以書面通知你的政策修訂或附加而造成的違失情況,你不負責。

要求配給你一名內部稽核師,這樣你知道哪些規定必須遵守。數豆人一定會說他們太忙了。你要清楚表明,雖然你不對現有政策負責,但是你將遵循現行政策,直到他們完成稽核作業,給你一份書面報告副本,連同任何新增或修訂程序的細節,這樣你才開始負責。

外部稽核師

外部稽核師通常是為那些老是在新聞裡出現,而且不斷改名的大型上市公司工作。本質上,他們是顧問。記住,顧問賺錢的方式,就是把你想聽的話說給你聽,而且通常是把你已經知道的說給你聽。他們的成功標準,不是你的內部稽核單位的記分板上的數字,而是經由執行別人要他們執行的工作而賺得大把的鈔票。

外部稽核師更關注意良好的實務運作以及嚴格遵守規定,而非內部財務政策的瑣碎細節。從最廣泛的角度來說,這些財務警察關心的是保障股東權益,以及,從本質上講,對財務報告提供獨立客觀的意見。

到此刻為止,這些財務報告多半是由一名與這位稽核師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同僚製作的。不過外在環境一直在變,政府單位開始要求會計與稽核業務進一步切割,而稽核師在執行業務時必須非常小心。

如果外部稽核師是政府規定的義務,就必須由你或你的數豆人提出申請。你會在事先知道這件事,而且你應該要求稽核師在展開工作之前,先跟你會面。

這樣你就有機會知道他們希望從你這裡得到什麼資料,並且告訴他們某個業務區域希望他們仔細審核,弄清楚你和你的手下、你的會計與財務部門、還有你的外部會計師做了些什麼。他們的報告並不能使你免責,但是能針對你公司內部的財務與會計常規與程序,提供第三方的查核。

自從2002年發生安隆公司會計醜聞、導致安德森會計師事務所宣佈倒閉之後,目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包括:德勤全球(Deloitte Touche Tohmatsu)、安永(Ernst & Young)、安侯建業(KPMG)、以及適華庫寶(PricewaterhouseCoopers)。

在1980年代曾經有八大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Coopers & Lybran、Deloitte Haskins and Sells、Ernest & Whinney、Peat Marwick Mitchell、Price Waterhouse、Toouche Ross、Arthur Young。

銀行業者

銀行業者通常不是會計師,只不過會有一些數豆人混在這群人之間。但是金融業者是深深沉浸在財政業務裡的,他們的訓練也必然包括分析和解釋財務報表。不但如此,投資金融業者(investment bankers)手下還有大量的分析師,整天的工作就是在追蹤大企業的財務績效。你應該預期他們的行為表現非常近似數豆人。

有什麼好興高采烈的嗎?

我們已經提過,會計師多半時候是悲觀的。他們所受的教導,就是看所有的事情都只看財務不利的一面,而忽視有利的一面。舉個例子,如果他們發現了未來有緊急支出的需要,他們會堅持立刻把這一點反應在你的財務帳目上。

但是,不妨試試讓他們事先找出收入。那情況就仿佛是石頭擠不出血來,或者像是在水面上行走一般的不可思議。事實上,應計制會計(accrual accounting)得名的由來,就是因為它要求帳目上必須顯示出任何準備支出的項目(應付費用, accrued expenses)。它可不管同一個帳戶是不是還同時包括了預付過的開支。

這套制度實在可以稱作預付會計(prepayments accounting),不過我相信你會同意,這個稱呼聽起來太過爽快。

一個特有的術語

跟其他所有的學門一樣,會計學有它自己一套術語,讓人眼花撩亂。你的財務工作人員會在他們的報告文字裡加料,用一些神秘的字眼,像是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ies)、對銷帳戶(contra accounts)、accruals(應計事項)、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必要報酬率(hurdle rate)、貼現率(discount rate)等等。
不但如此,會計業縮略語的使用氾濫成災,有些我們已經在第二章說明過。隨著我們的進度向前推展,我會試著像處理這些詞彙一樣,揭開它們的神秘面。

更糟糕的是,有些術語的意義,與我們日常生活裡認知的用法完全相反。舉例來說,如果你的銀行帳戶裡有錢,你的銀行報告裡會有一行帳戶餘額(credit balance)。好啦,如果你的財務主管打報告說,公司銀行帳戶裡有大量的借方餘額(debit balance),可不要大驚小怪。從數豆人的觀點來看,有借方結餘通常是好消息。原因何在請見第一百零二頁的討論。

在一份2003年進行的財務長問卷調查中,38%的應答者指出,「積極正向的態度」是會計師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技巧。最不重要的則是「幽默感」,僅有1%的人選這一項。 安南

你的財務部門表現如何?如果有超過一到二題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就應該擔心了。

1.每月的月報表是不是在月底過後一到兩天就交到你手上?

2.每季的季報表,約在一季結束後十天內就到你手上?

3.你的財務報表是否穩定(也就是說,很少修訂或重報)?

4.當你查詢任何數據時,是否很快得到清楚的答案?

5.你能不能很容易就找出來,某一筆帳是否已經付了或收了?

6.存貨是否有變動?

7.應收帳款是否很快收齊?

8.壞帳金額是否很小?

9.當收到款項時,你會不會收到清楚的內部通知?

10.你有沒有把握,你的公司從不重複付帳?

11.退款作業是否順暢?

12.財務責任是否有適當分攤(例如:支票是否由別人開具與簽發)?

13.你的內部稽核師是對執行長負責,或是對某位非財務主管的人負責?

14.你的現金流量是否管理良好,沒有意外的或過度的盈餘或不足?

我想我在暗算數豆人的人格特質這檔事,已經頗有斬獲,所以這裡或許應該強調一下,我的這些冷嘲熱諷應該用不當一回事的輕鬆心態來看待。會計師與財務主管是每家企業能夠順利運作所不可或缺的。

他們冷靜的邏輯與分析條理,對敢冒風險的經理人與創業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平衡力量。不但如此,有些事情,例如:了解稅務規則與報稅,除了他們之外沒有人能做得來。不論是愛他們還是恨他們,沒有他們,你就是活不下去。

順帶提一句,我應該給你一些警告。我準備要花幾頁篇幅談別的主題,說明試算表以及某些處理數據的方法。這些題材本身就很有趣,同時幫你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會如何運用數字,更有效的管理──這會在本書的最後一章討論。@(本文完)

摘 自 《數字管理全書:掌握解讀報表、管理財務與規畫營運的關鍵能力》 臉譜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理人必備數字管理全書(1)
經理人必備數字管理全書(2)
經理人必備數字管理全書(3)
經理人必備數字管理全書(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