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色渔樵:一部不該被忽視的精彩電影

──《撞車》

影色渔樵

【大紀元8月15日訊】不知道為什麼《撞車》(Crash)這部大片較少被人提起?真要為它鳴不平!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洛杉磯,時間是36小時之內,大背景是美國「9、11」之後。洛杉磯這個城市數年前曾經發生過種族問題引起的騷亂。這是個多種族聚集、多種文化發生碰撞的城市。導演通過《撞車》似乎想告訴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糾紛不可避免,糾紛很多情況下出於誤會、或者出於非你所想的原因;許多糾紛、矛盾衝突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甚至互為因果……

一部充滿思辨色彩的電影,由於導演高超的敘述技巧,顯得格外精彩,充滿人性的溫馨。電影雖然只有一個主題,但是其中交集著多個小故事,像一串葡萄,每顆葡萄都是獨立的,但是又緊緊相連。

就讓我們隨手摘幾顆葡萄品嚐一下吧——

葡萄之一:白人警官瑞恩的老父親泌尿系統有毛病,尿不出來。他打電話給醫院,與一個黑人護士吵了幾句,心情不舒暢。當天他開車外出巡邏時,恰好遇到一個黑人導演開車帶妻子回家,他堅持要搜查他們.

同車的年輕警官也覺得過分了(請記住這個細節),導演的黑人妻子喝了酒,不太配合,白人警官堅持要搜身,他的手仔細地摸索著她的軀體……這個漂亮的黑女人感覺受到侮辱,心理上極為反感(請記住這個細節),她的丈夫儘量保持克制……夫妻二人雖然回家了,心裡卻很鬱悶。

葡萄之二:兩個黑人青年覺得在餐廳被冷落,罵罵咧咧地搶了一對白人夫婦的SUV座駕。這對夫婦回到家裡依然緊張,叫來墨西哥鎖匠把房門的鎖都換掉。女主人忽然發現鎖匠臂上有紋身,懷疑他跟黑社會有聯繫,流露出輕蔑。鎖匠疲憊地回到家,已經很晚了,他給心愛的五歲小女兒講故事,哄她睡覺:「你是一個小天使,只要穿上隱身衣就刀槍不入了。」說著煞有介事地給女兒穿上「隱身衣」(請記住這個細節)。

葡萄之三:一個伊朗裔女人為了自身安全去買手槍,白人店主瞧她外行,有意炫耀槍彈知識。女人認為他在歧視,她買完手槍後,不跟他廢話,指著一包紅色包裝的子彈說:「就要那盒子彈。」(請記住這個細節)回家之後,她的老父親正要那個墨西哥鎖匠給自家商店修鎖。鎖匠修完後,好心地提示說:「門也有問題,建議你要別的師傅來修門。」伊朗老人認為鎖匠要與別人聯手蒙錢,予以拒絕。

葡萄之四:因為沒有修門,伊朗老人的商店果然被盜賊洗劫。他們找保險公司索賠,一個華裔員工登門勘察後告訴他們:「這是大門的問題,你的損失不在保險賠付的範圍之內。」伊朗老頭兒越想越鬱悶,抓起女兒買的手槍就去找墨西哥鎖匠算帳。老人氣沖沖來到鎖匠家門口,對方正下車,老人憤怒地舉槍,鎖匠的小女兒猛地跑來擋住,槍響了!女兒躺在鎖匠懷裡。鎖匠痛不欲生,號啕大哭。

一會兒,女兒沒事了,她說:「我有隱身衣!」大家全都愣住了。老人神志恍惚地回到家,事後從女兒那兒得知,她因為不懂,誤買了一盒沒有殺傷力的空包彈。

葡萄之五:又一宗嚴重的撞車事故發生。白人警官瑞恩接到指示,迅速開車到現場處理。他發現撞翻的轎車裡困著一個女黑人,立即爬進去搶救。此刻另一輛車已經燃燒,汽油流過來,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瑞恩警官奮不顧身地救人,那個女黑人忽然驚恐地拒絕他:原來她就是那個黑人導演的妻子,曾經被他搜身!女人哭喊著,瑞恩警官絕不退讓,他冒著生命危險割斷保險帶……溫馨柔美的音樂聲中,警官抱著女黑人跑出危險地帶,女人淚流滿面。

葡萄之六:還記得瑞恩警官的年輕搭檔嗎?那個年輕的白人警官認為瑞恩對黑人有偏見,不願與他做搭檔。一天晚上,年輕警官穿便衣獨自開私家車回家,遇到一個黑人青年攔車,他好心捎帶他一程。這位黑人其實是前面提到的偷車賊(有輕微違法行為)。黑人上車後與警官聊天,便衣警官覺得此人有問題,黑人看到轎車前面窗檯擺放的金屬飾品,忽然忍不住大笑,伸手掏褲兜……警官制止,他依然嘻笑著掏兜,警官被迫搶先開槍!車停下才知道,黑人並非掏槍,他手裡掏出來的是一個同樣的金屬飾品。一個愛黑人的好警察,因為誤會卻殺死了黑人……

還有葡萄之七,甚至更多……一個優秀的黑人偵探要孝敬母親,要尋找走失的弟弟,他接手偵破的案子就要完結,卻受到來自上司的壓力:一個偷車賊偷了一輛密封的貨車開走,事後發現卻是裝著一車可憐的中國偷渡客(!),偷車賊看著他們,忽然良心發現,將他們運到唐人街遣散,並且順手遞給領頭的幾張美金:「給他們喝點雜碎湯……」

依然優美的旋律,依然是雪花飛舞,街上又發生了兩車相撞……

在第78屆奧斯卡頒獎晚會上,《撞車》力克《斷臂山》,獲得奧斯卡大獎。

一切都發生了,一切又都在繼續發生。有黑暗的勢力,有美好的人性,有遺留的矛盾,有文明的衝突……這就是現實的生活。《撞車》的導演以高超的電影語言講故事,卻不給予現成的答案,不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人,故事也沒有完滿的結局。他讓觀眾去思考。

看了這部電影,我們可能會更好地理解這次美國發生的白人警官與黑人教授之間的糾紛,也能理解奧巴馬總統為什麼因為一句「行為愚蠢」而受到批評。

當然我更欣賞奧巴馬在「啤酒峰會」上說的這句話:

「我一直相信,讓人們在一起的力量永遠比把人們分開的力量要強大。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能從這個事情中獲得正面的一課。」

──轉自《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絕世優雅的卡其風衣
中應對美音影產品開放市場
印度關閉學校防甲型H1N1流感傳播
美國之音:熱比婭訪澳 中共舉止得體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