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嚴峻的不僅就業形勢 非常嚴峻在哪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BBC中文網記者樂安)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八月初公佈了今年上半年的就業統計。總體的說法是,儘管受金融危機影響,就業情況「基本穩定」,但形勢仍「非常嚴峻」。

人社部的數字說,由於採取了擴大內需等措施,今年上半年的失業率保持在4.3%,登記失業人數在910萬人左右。

但需要指出的是,和一般國家公佈的失業率以全國總勞動人口為分母不同的是,中國這4.3%的失業率僅限於城鎮,並不包括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情況。

而就在這900多萬登記的城鎮失業人口中,在六月底正在領取失業保險的只有257萬人。換言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失業人口沒有領取失業保險。當然其中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有失業保險,或者參加失業保險的時間短,失業時間超過了可以領取保險金的最長限度而不能繼續領取。

中國各地的失業保險規定大同小異,基本上頭五年每參加一年的保險可領取三個月的失業保險金,後五年每參加一年保險可增加一個月保險金。

但中國多數大省市2000年以後才建立具體的失業保險制度,很多人都只參加了幾年的保險,因此也就往往只能領有幾個月的保險金。而保險金的標準一般又只有當地最低工資的70%。算下來,這樣區區幾個錢的保險金又能保得了什麼險呢?

消失的農民工

另外,和失業率的統計一樣,城鎮的失業保險也基本沒有覆蓋農民工,儘管他們依法有權參加失業保險。

這次,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倒是特別提到,到六月為止,全國約6700萬到城鎮打工的農民工當中,「只有3%」仍在找工作。

一個「只有3%」似乎透露著農民工的就業情況還好於城裡人的「4.3%」失業率。但一個「6700萬」已經透露,中國1.4億農民工中有一半回了鄉下,這些人算是失業呢,還是就業呢?

中國國家統計局三月公佈的數據曾顯示,2009年農歷新聞前,1.40億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中,有7000萬返鄉。這7000萬返鄉民工中當時仍有2300萬人沒有找到回城的工作。

但現在人社部「6700萬到城鎮打工的農民工」這一說法似乎證明,不僅這2300萬農民工沒有找到工作,農歷新年期間回家時有工作的那4300萬也沒了工作,不然城鎮裡的打工人數怎麼剩下了不到7000萬?

大學畢業生人數從2002年的100萬一步步躍升到如今的610萬。但在這些年間中國的GDP不過從10萬億增加到30萬億,大學生人數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人才增長。

人社部認為,現在中國的就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尤其是今年600萬大學畢業生中還有30%的需要就業,加上去年以來沒有實現就業的大學生,大概還有300萬人。這個包袱可以說是人保部替教育部背的。

嚴峻在哪裡?

90年代末中國高等教育「產業化」,大學為了經濟效益盲目擴招。畢業生人數從2002年的100萬一步步躍升到如今的610萬。但在這些年間中國的GDP不過從10萬億增加到30萬億。大學生人數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人才增長,大學生就業不難才是怪事。

但大學擴召的惡果也不是今年才開始顯現的,「畢業即失業」也不是今年才有的現象。今年之所以「嚴峻」固然有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官員們更擔心的恐怕還是這個「敏感年」的穩定。

於是,有無業可就需要到「人才中心」寄存檔案的學生發現他們原來已經有了紙面上的工作單位,不明不白地為學校解決畢業生就業的統計問題充當了一次「分子」。

如果就業狀況真的「嚴峻」到威脅社會穩定的話,這種手法充其量不過是給一個爆炸性的問題延長一小段導火索。

其實,「擴大內需」的背後相當大的一部分不也是同樣的邏輯嗎?

這些年中國飲食、娛樂、服務行業蓬勃發展,的確吸納了不少的勞動力,包括手刃尋歡官員的服務員鄧玉嬌。但中國第三產業創造的GDP和吸收的勞動力有多少是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的結果?

今年初曾有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撰文指出,2004年中國公車、公款吃喝和幹部出國消費每年估計開支9000億人民幣。比照2004年中國的社保決算,這個中國財政後來出面否認的數字相當於中國當年失業保險支出的65倍。即使按財政部口徑的三項支出”實為”1200億計算,也相當於當年失業保險支出的近九倍。

中國現在在講可持續發展,不知道這樣以公款消費支撐經濟、創造就業的循環是否可以持續。

是否可以說,如今嚴峻的不是就業形勢,而是這種發展邏輯和制度本身。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舒緩失業焦慮  北市首辦免費心理工作坊 
失業不失志  北市開辦求職心靈工作坊
美眾多房屋貸款者處境艱難
西澳失業率升至5.7%  破產人數大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