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1日訊】對長期慢性痛患者的腦掃瞄顯示古老的針灸療法能使腦細胞對類鴉片藥物反應更敏感。這個研究發表在今年八月的NeuroImage雜誌上。而不到一年前,曾有一篇有爭議的研究指出,針灸在減輕疼痛方面並沒有實質的效力。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密西根大學慢性痛與疲勞中心的研究人員使用了正電子發射斷層掃瞄儀(PET)對20名患纖維性肌痛的婦女進行了觀察。這些病患的神經和肌肉的疼痛時間超過50%。研究人員在病患的第一次和一個月後的第八次針灸後用PET對她們進行了掃瞄。
在腦部處理止痛的區域,PET掃瞄顯示針灸增加了腦細胞對類鴉片藥物的接收程度。研究作者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E. Harris)說,這表明針灸使身體對止痛藥反應更強。
哈里斯說,傳統中醫也提高了身體自然調節疼痛的能力。身體會自動產生止痛化學品,如內啡肽和腦啡肽,也容易和類鴉片藥物結合。如果針灸能增強那些類鴉片藥物與體內物質結合的能力,那麼就會提高止痛效果。
哈里斯是密西根大學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家,同時又是一位有執照的針灸師。他說他們的研究小組發現,在手術前接受針灸治療,在手術後往往需要更少的止痛藥物處理。在這些情況下,針灸可使類鴉片藥物工作的更好。
這篇研究同時也支持早期頗有爭議的關於假針灸和真針灸都能止痛的發現,但是這兩種方法的原理不同。在那篇早期的研究試驗中,針是任意地刺入病患的體內,而不是按中醫的穴位,病人同樣極大地感到疼痛的減輕。
哈里斯總結說,針任意地刺入皮膚可以使身體迅速的釋放止痛的內啡肽和腦啡肽。真正的針灸可能是不同的原理。它的止痛效果不是通過增加自然止痛物質,而是提高腦細胞接受止痛藥的能力,從而發揮止痛效果。
哈里斯說,有不少病患把針灸視為現代醫療手段的替代物,其實它們是可以互補的。在不少情況下,它們合作的非常好。(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