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不忘初心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第一次聽到“不忘初心”這句話,是在日本的一所寺院出自於一位出家人之口。當時不太明白這句話的含意,後來在人生的道路上逐漸領悟了人世間的許多事業,需要用人的恒心去完成,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就難以成功。當人的心中產生了一個願望時,如果他僅有三分鐘的熱度而沒有恒心,最終結果必定是虛度歲月,一事無成。

仔細觀察過身邊的一些朋友,意外的發現許多人的人生就是他自己想像的結果。人如果持續的在他心中懷有一個殷切的願望,他的未來就將得到同願望一樣的人生。也有一些人反對過這個結論,因為他們年輕時有很多的願望但最終並沒有真正的實現。

例如我以前有一同事年輕時曾立志要做一個音樂家,但是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年過五十的他至今仍然是普通上班族的一員。我曾經問他何時放棄了做音樂家的願望?他告訴我考高中時曾報考音樂學校,但落榜之後就放棄了這個願望,此後幾乎沒有在產生過要當音樂家的念頭。顯而易見,他並沒有真正持續不斷的堅持抱有同一個願望,而是稍有挫折就馬上放棄了。如果他在音樂學校落榜之後仍然堅守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恆的學習音樂,那他的人生很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果了。

另外有一位老年朋友充滿悔意的說,年輕時候的他非常喜歡繪畫,曾經每一個週末都到叢山峻嶺中去寫生,其作品也深受老師的讚賞。可惜他在畢業以後,為了應付生活,需要多賺一些錢,就把繪畫的興趣完全放棄了。如今已經退休,不必再上班之後,他才發現自己每天無所事事。

某日,他和當年一起寫生繪畫的朋友相逢,這時對方竟已經成為畫壇有名的畫家,作品身價不菲。畫家這個行業不需要退休,反而由於年輕時代的投入和努力,累積了深厚的人生經驗,加上長期的繪畫實踐,到年老時就會顯現出更出色更優秀的創作能力。當時朋友曾感慨的說:“當年要是我不隨意放棄,要是我繼續堅持,要是我願意刻苦鑽研,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要是我每個星期用一兩個小時繼續畫下去……唉!”

現實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像上面兩個例子中的人一樣,遇到挫折就輕易的放棄了自己的願望。持續的擁有自己的願望並不是那麼簡單,一般人都無法持續下去,所以也就很難實現。但是不管人怎樣後悔,生命都無法重來,因此做人不應該輕易的忘掉自己的初心,這也是我對年輕的朋友最想說的勵志之言。

人世間有許多人做事或創業失敗時,時常怨天尤人,或埋怨自己運氣不好,或抱怨他人沒有給予積極的配合。然而,實質上當事人自己的一思一念才是最重要的,宇宙之神時刻看著人們的心,宇宙的能量也時時刻刻幫助人們達成每個人的願望。如果當事人自己恒心不足,或者其做法不符合宇宙的法理,就無法得到“心想事成”的結果。因此,無論是做人還是修煉,“不忘初心”就能提醒自己不隨波逐流,不在挫折面前退縮,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懈怠,踏踏實實的走向自己的人生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理力爭而沒有慈悲心的話語無法打動人心。即便是義正詞嚴的表述,如果用責備或命令的語氣去講,就難以令人信服。善心加語氣的慈悲之語,猶如三月的春風,能給人帶來平靜祥和的溫暖,正直而溫柔的話, 才能度化人心。我在認識這層道理時,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 小時候聽外婆講過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那個故事的大概情節是:在數百年以前,遙遠的東方有一個活潑的小男孩,他的家居住在深山裏。他生性好動,每天都要爬到高山頂上去眺望遠方的大海,那是因為偶爾海上會升起一座金塔,金光四射,猶如仙境。他告訴他的媽媽等他長大了一定要住進那座金塔裡,他的媽媽總是笑著說:好啊,那你要快點長大啊。
  • 有專家研究,堅毅比天賦更能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表現。在遇到挫折、失敗之際,仍能再接再厲、堅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這才是決定成功的因素。
  • 無度的「欲」必然逾「矩」;反之,「矩」內的「欲」方可不逾越、不冒犯。因此,有「矩」來規範,從心所欲才不會招致禍害或災難。
  • 生活的樂趣很簡單,也很純真。善意會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在人意想不到的空間瞬間共鳴,那是溫暖明亮的瞬間,帶有似乎肉眼可見的明亮色彩。
  • 經常會遇到親人、朋友、同事等人會和我們談對一些事情的感受,其實這時候我們經常會大談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結果就是讓對方非常的反感。因為對方根本就不需要我們的建議,只是想和我們分享一下,或者說發一下牢騷。
  • 以幽默來調解日常的困窘,有助於產生積極正面的力量;進而,讓生命的品質逐步提升、心靈的花朵不斷綻放。
  • 像個孩子一般的思考,保有對世界的好奇與感恩,才能夠在微小、瑣細之處,獲得無比的滿足和歡喜。
  • 在我心中,Makafer是這座城市的武士,守護著這片土地。當世界沉浸於溫暖與安寧中時,總有人在風雨中負重前行,讓幸福變得理所當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