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8日訊】19歲的小陽(化名),家住長春市朝陽區孟家屯附近,是個非常用功學習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名列前茅。今年他高中畢業參加高考取得了585分的成績。7月4日剛剛接到上海某重點理工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次日(7月5日)卻因犯偷竊罪遭刑事拘留。
從12歲開始作案至少百起
據東亞經貿新聞7月6日報導,小陽從12歲開始偷竊,而且專在圖書館下手,至今盜竊多少次,自己都記不清了。
他第一次作案就在圖書館,看到很多人看書時,把包就扔在一邊,當時覺得好奇、好玩,順手就拎走了一個。初中時期,是小陽盜竊的高峰期。上高中以後,平均每年也要在省圖書館、市圖書館盜竊近20起,高一、高二兩年偷了有四、五十次還多。
7月5日在圖書館拎包盜竊被抓後,在小陽家緊鎖的床頭櫃中發現滿滿一櫃的手機、MP3、MP4、文曲星、照相機、數據錢、身份證、社保卡……還有兩張外國留學生的學生證等近百件贓物,價值近萬元。
7月5日下午,小陽的父親顫抖著在刑事拘留通知書上簽下名字,拿回了小陽的一些物品。見到戴著手銬的兒子,他忍不住大聲哭起來。而小陽卻楞楞的看著父親,什麼也沒說,面無表情。
直到被拘留前,他最關心自己是否還能上大學,當得知可能性極小,他崩潰了,哆嗦成一團。
小陽自述:「偷東西時啥也沒想。看見沒人就拿,偷完害怕。沒想過偷多少,沒想過住手。」小楊承認對盜竊上了癮。按照相關規定,小陽涉嫌刑事犯罪,性質比較惡劣,面臨著起訴、判刑,他不能再去大學報到了。
剖析:缺乏思想和道德教育
偷竊癖是病,是習慣性動作。但一般表現在小偷每做一次都後悔,情感上有衝突,但小陽並不明顯。這類孩子往往在學校不起眼,不吱聲。遇到不開心的事,用偷東西來替代、宣洩,獲得滿足。這是一種人格障礙,是品行問題。
據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分析,小陽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思想道德教育是缺失的。12歲的孩子剛進入青少年,是非觀不清晰。他們極度自我,想要做什麼,必須按自己的意願去做,用各種方式,不擇手段去做。父母、老師和學校平時要注意及時教育和引導,否則,思想和道德教育不嚴不謹,孩子很容易造成自身修為的欠缺。「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做一個好的大學生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