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7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央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恐不敵通膨壓力,而搶在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 (Ben S. Bernanke)之前宣布升息。
市場預期,英國明年可能率先全球其他國家升息,因其通膨預期將居七大工業國 (G7)之冠。
英鎊兌美元過去一年已貶值約17%。而升息有助英鎊升值,且在英國經濟擺脫5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後,也有助對通膨的壓制。但不利出口商。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布易特 (Willem Buiter)指出,「倘若英國央行過早升息,恐扼殺脆弱的復甦,並迫使英鎊痛苦地升值。升息過慢則可能被認為無法遏止通膨。」
英國央行將在8月6日召開利率會議,而貨幣政策委員會本週就必須為新的預估值進行準備工作。
英銀決策理事Andrew Sentance7月23日表示,9人貨幣決策小組在3月將利率降至0.5%的歷史新低後,英國「下半年料出現某種正成長的跡象。」
英國上週公佈第2季經濟萎縮0.8%。第1季則衰退2.4%,創近5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幅度。
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預估,英國明年通膨攀升速度將居G7之冠。市場投資人更預估英國未來10年通膨水準將是主要工業國最高。
英國10年損益平衡通膨率 (break-even inflationrate)為2.36%,相較於加拿大為2%,義大利1.98%,美國1.88%,德國1.77%。這項比率係通膨預期的一項指標,為指數連結公債和同天期傳統公債的殖利率差。
德意志銀行首席英國經濟師George Buckley指出,英國祭出的景氣振興方案規模比各國都大,英鎊匯價又偏低。英國可能是第一個升息的國家,倘若英國經濟比全球其他經濟復甦都快,英鎊將反彈。
倫敦BlueGold Capital Management LLP董事總經理任永力指出,投資人可能低估英國經濟實力。英鎊也貶過頭。
英鎊貶值是推升通膨壓力的來源之一。另一個來源則是明年1月到期的減稅優惠,屆時銷售稅將由15%,提高至17.5%。
高盛倫敦首席經濟師歐尼爾 (Jim O’Neill)指出,「英國20年來首次有真正具競爭力的匯率。這是英銀希望維持的,倘若我是貨幣政策委員,我會好好考慮考慮。」
匯豐控股 (HSBC Holdings Plc)7月23日上修2010年底前英鎊匯價預估值至1.75美元兌1英鎊,之前則預估將維持近1.61美元。以布倫 (David Bloom)為首的匯豐研究團隊預測,英國央行下個月可能停止收購資產,並且將比聯準會提早升息。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布易特表示,英國央行可能從明年中起開始升息循環,而美國聯準會可能會等到2011年才會有所動作。聯準會主席柏南奇曾在7月21日表示,經濟浮現「暫時回穩跡象」,聯準會將再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一段時間。(譯者:中央社劉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