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包括:
這角色的特殊貢獻為?
與其他類似職位相比,這角色有何不同之處?
其工作性質描述多久沒有更新?
工作職稱可有正確反應工作所需?
工作實際狀況與原本預期是否截然不同?
公司內是否人人都清楚這工作屬性?
向上管理
你是否侵佔到你老闆的地盤了?也許你正逐步扛起原該屬於他們的責任。果真如此,你倒也不必自責;或許你已經做好晉陞的準備,這樣的話,你可以主動打開這話題。
向下管理
你是側面猜想部屬在做什麼嗎?還是隨時從他們後頭窺伺?你有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空間發揮?那也許跟你的方式不同,卻也同樣有效。
向外管理
「救火」佔據你多少時間?你可有事先採取主動,偵測顧客所需或監管單位的要求?還是你總被動因應,當外力發生才採防禦措施?
BOX方檢視個人貢獻
可能有幫助的一些問題:
當我接手這份工作時,我做了哪些改變?
這工作哪些面向,佔據我絕大部份的時間?
我覺得最難之處在於?
我認為這工作愉快之處是?
工作讓我沮喪之處?
這工作可用到我所有技能?如果沒有,有哪些技能開始衰退了?
我與同事、部屬、頂頭上司、外部聯絡窗口的關係如何?
當時候來臨,我會給下任接班人什麼忠告?
橫向管理
你與任何同事之間可有責任重疊區?你們有公認的界線,還是你在對方領域割地稱王?實際的角色界線(上、下、外、橫向)可能是不固定的;也許你刻意如此,這也不見得不妥,可能僅僅反應出一樁事實:你根據本身才能而調整了工作。
對於角色定義,你得採取實際而有彈性的方式。當然,公司要達成它的目標--你也有你的目標要達成--但絕對不代表你就必須被限制在一個定義嚴格的工作責任中,毫無動彈自由。那樣的時代過去了。
實際上,欠缺變通性的經理人,倖存機率不高。當然,這種變通性是有危機的,它帶來工作過量的問題,這在那些經過瘦身的組織裡更為常見。你最好跟工作屬性接近的同事好好談談,彼此調整一下責任區,好讓大家都握有贏面--至少,能夠生存。
自我管理
然而,你得再瞧瞧兩件事,來確定工作的實際模樣:
尋找黑洞
是不是有什麼責任區是你不喜歡或不擅長、進而導致你在這部份總是沒有成就或做得勉強?我們多少都有這個問題。做預算就是我的罩門,我非常樂於把這塊交派出去,但達成預算承諾的責任仍在我頭上—這個責任是不能夠被分派出去的。
尋找沒被用到的技能
你具備哪些目前角色不需要的技能?比方說,也許你會講西班牙話,但工作描述完全沒有提及需要外語能力。
自我成長
主管自我成長的重要性不下於部屬的發展。你可以透過考核與相關發展計劃(如本書所提)跟上司研究你的發展機會。經理們逐漸擁有追求自我發展的機會。也許,你也想過一些自我管理的學習,以追求自己能掌握的發展。
自我管理的學習,表示你根據自己掌握的計劃,善加把握一切可運用的資源與機會。然而,任何一間自重的公司都不該讓你獨自進行這項計劃。
你必須努力認清自己的各種需求,讓它們浮上檯面,建立支持網路,隨時檢視自己的進展;就公司這方面來說,則應提供機會讓你受訓,鼓勵學習且推展支持網路,進而讓你有發揮新技能、知識、態度的工作機會。
你可能擁有某些目前不需要派上用場的本領,你該讓公司知道,看看有沒有機會得以發揮;畢竟,那是我們擅長且熱中的領域,為何不善加利用呢?
瞭解自己的各種本領並好好開發,可說是你能給公司的最大貢獻了。舉例而言,如果你是設計工程師之一,但深具主導會議的才能,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你把四分之三的時間用在主持會議(不拘主題)、只「稍微涉獵」某些設計案的話,公司可能受益最大。@
摘 自 《你會管人嗎》 臉譜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