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黃耀毅華盛頓報導)台灣過去幾年來積極推動加入聯合國,並且拓展國際空間。在今年台灣首度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根據媒體報導,台灣今年可能不會推動聯合國推案,但仍會爭取參與聯合國底下的專門性機構。
*務實爭取加入UN下屬專門機構*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灣外交人士說今年可能不會在聯合國推案,不過將務實地爭取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報導引用該官員的話說,台灣去年委請友邦提案“需要審查中華民國(台灣)2300萬人民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活動的基本權利”,這項訴求已在今年的WHA場域中獲得主要國家及中國的正面回應,如果今年要在聯合國提案的話,“可能也是類似的表述”。該外交人士也表示,“重返國際組織的路不會因台灣參與WHA就從此一片坦途”。
台灣國立台北大學研究國際法的王震宇副教授肯定馬政府的務實做法,不過也認為,今年參與WHA並無法代表台灣就能持續拓展國際空間,而且中國大陸的態度依舊是重點:“有些人在疑慮,我們加入WHA跟加入WHO好像不是完全有關聯,因為WHO的章程裡面還是有寫,要以國家為主的聯合國會員,或是以國家為單位加入,所以來自中國大陸那邊的壓力,會不會讓我們加入WHO,當然是一個疑問。”
王震宇教授建議,台灣當局可以考慮參與如聯合國底下的人權理事會、教科文組織等,以及關於環境、資源、開發,以及金融、貿易方面的聯合國機構,比較能夠彰顯台灣的軟實力,並且在國際上也比較不會引起爭議。
*考慮台灣能否獲得實質利益*
王教授並且認為,加入這些專門機構並不一定要考量加入後的政治因素,而可以考慮台灣能獲得的實質利益:“有一些像區域性的或全球性的論壇,其實這些委員會開會的時候,會分享很多資訊。譬如說對於婦女的保障、勞工權益的保障、還有對於資訊安全、資訊自由,少數族群的保障啊,這些其實各國之間都會有一些努力。同樣的,我們如果能夠進入那個會議的話,我們也可以把台灣在國內發展的資訊拿去給其他國家看,其他國家也會從這邊更認識台灣的發展情況,會慢慢建立起非正式的友好關係。”
中央社報導當中並引用另一位台灣外交官員的話說,台灣飛行情報區處於東亞中心,若無法參加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將對全球航空安全帶來危險裂痕。而台灣擁有世界第10大航運能力,卻無法參加國際海事組織的會議,也不應該。
王震宇教授則建議台灣當局,參與國際組織的努力不需要,不然反而增添政治風波:“你越早曝光的話,可能會引起中共那邊的一些壓力。不說大張旗鼓的說,我們今年目標是設定哪些要加入、明年是哪些要加入,這時候其實會給國人會有一個期望,認為我們列出來的目標就是可以加入的,萬一到時候中共在中間作一些阻擾,萬一都沒有加入的話,又會造成政治上的風波。”
關鍵詞:台灣,世界衛生大會,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中國大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