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日訊】 實用美觀 廣受歡迎
幫顧客買房就好像走過歷史的長廊。使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隨著看過的房子越來越多,我對建築風格的鑑賞力也越來越強。
有意思的是,這也是一個了解人的過程。許多顧客買房子不僅要看它是否符合自己實用的要求,也要看它是否符合自己的個性和審美要求。
帶走廊的平房式建築(bungalow)就位於兩者之間——既能滿足實用的要求,又能滿足審美的要求,對那些鍾愛舊式房屋的人尤其如此。這種房屋在世界各地都有,如印度、歐洲和美國。平房大小各有不同,總能滿足人們對不同房子大小的要求。
設計合理 老式經典
那麼,這種房子到底什麼樣?為什麼它會這麼受歡迎呢?
平房式住宅一般都只有一層,很少有兩層的,即使有也比第一層要小得多,可謂一層半。這種房子常見的工藝特徵包括帶支架的寬屋簷,房前有帶粗圓柱或粗方柱的遊廊,彩色玻璃窗,以及有梁天花板。房子中間是起居室,周圍連著臥室、洗手間和廚房等,中間通常很少有過道。平房的屋頂傾斜緩慢,裡面有固定的壁櫥和架子。總體上,平房造價便宜,居室設計合理,外形具有經典老式房屋的魅力。
源於印度 落戶美國
許多人認為平房式住宅是典型的美國式房屋,可它實際上起源於印度。早在十九世紀,在印度的孟加拉,人們把那種獨門獨戶的房子叫做「bangle「或」bangala「,意思是「孟加拉風格的房子」。這種房子帶有很大的遊廊,這樣可以使屋內保持涼爽。當時的英國殖民者很喜歡,就把這種建築風格帶回了英國。
從那時到現在,許多融入了新風格的改良平房問世,其中有一種被叫做「加利福尼亞平房(Californian bungalow)」的,這種房子常常和建築師格林兄弟(Greene & Greene)的名字連在一起。這兩位建築師受日本建築的啟發,設計了一種叫做「終級平房(Ultimate bungalows)」的建築,這種房屋面積很大,在加州的帕薩迪納(Pasadena)很常見。其中最著名、最奢侈的是一幢叫「冒險屋」(The Gamble House)的房子,每年吸引三萬多人前來參觀。
加利福尼亞平房非常受歡迎,以至於在1908 至1921 年間,象 Sears 這樣的公司開始成批地建造這種房屋,然後運到顧客那裏。
簡潔美觀 回歸自然
1901年,有位名叫迦斯多夫‧斯蒂克利( Gustov Stickley)的家俱工匠創辦了一本叫《工匠雜誌》的期刊,它後來引發了美國的工匠運動(Craftsman Movement)。此運動強調手工藝和個體手藝人的重要性。人們根據斯蒂克利在他雜誌裡發表的設計圖紙,建造了早期的「工匠房」(Craftsman homes)。後來,平房建築風格也被採用,幾年前在歐洲興起的反維多利亞時代古板風格的工藝美術運動也開始風行。
同樣,在美國,人們把工藝美術運動看作是從工業革命的繁瑣複雜中解脫出來的一種風格,稱它作「回歸自然」的風格。在從簡的設計之上使用天然建築材料,平房式建築就成了中產階級力求節省,而不失美觀的房屋的代表。
改良風格 適眾口味
隨著時間的推移,平房又注入了其他建築風格的特徵,包括牧場式(Prairie)、教堂式(Mission)、殖民式(Colonial)和科德角式(Cape Cod),從而形成了許多新的改良風格,以滿足人們不同的口味和需求。真應了那句老話: 腳再大,也能找到合適的鞋子。(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