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方式40 眾人皆信的動人詞語更值得存疑

思考不只是技術,更是角度!(4)

思考重點

中西輝政

人氣 2
標籤:

自由、平等、和平、民主,這些是迫使戰後日本人停止思考的四個詞語。了解這些詞語的內涵,脫離這些詞語的束縛,日本人才能夠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我於先前曾經提過,「詞語」是思考時的重要工具。碰到新的詞語時,必須冷靜分辨其中蘊含的資訊、感情及概念。

詞語之中,有些字看起來就有問題,似乎不能相信;有些語彙則是一見之下,就讓人為之陶醉,彷彿戀人的情書一樣,瀰漫著甜蜜美好的氛圍。

從下列的詞語中,試著選出對你有好感的詞語:

豪華、自滿、自由、蓄財、翹楚、平等、廉價、和平、騰達、民主。

一般認為,「完全展現欲望」是缺乏格調、氣質的事,因此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選擇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等這些詞吧。這些都是任何人毫不懷疑、充滿美好含義的詞語。但是,這些詞語的背後,其實藏著危險的陷阱。

乍看動人的詞語會誘使人們停止思考。只要看了字面意思,就毫不懷疑地將這些詞語視為是真理,完全置之不問,繼續進行討論。

戰後,日本教育的骨幹替換成了民主主義教育。戰前的教育被斥為是「滅私奉公」的錯誤教育,使得日本人認為民主主義教育才能徹底改革日本,因而受到歡迎。

的確,民主主義歌頌著以民為主,因此讓許多日本人感受到了珍貴的解脫感。

但是,在民主主義上頭套上了「戰後」二字,成了「戰後民主主義」後,似乎就開始散發出令人產生質疑的氛圍。我甚至強烈認為,日本的國家基礎結構終將走向瓦解的命運,而始作俑者正是戰後民主主義。

訓練運用自己頭腦思考時,針對這種乍看動人的詞語,隨時保持警戒、抱持懷疑,也是重要的思考方法之一。人們常說「動人的玫瑰帶刺」,動人的詞語結常也帶著「刺」。

針對鑲在戰後教育這頂大帽子上的四個字,我想試著在此重新探討一下。如此一來,各位讀者應該就能了解,戰後民主主義是如何妨礙現今日本的進步與成熟。

我問自己:「所謂的戰後,指的是什麼意思?」此時,我的定義是,日本依照自行解釋,將戰後變成了是獨斷獨行的時代。對於外來不同性質的事物,毫不理解,照單全收,結果導致了今日的混亂局面。

「父母不限制孩子」、「公司除了契約關係外,不過問員工的事」、「政府不束縛企業」,要保持這種關係,前提條件是獨立的個人或組織必須負起相應的責任。

然而,日本人接受了戰後民主主義的教育,卻將自由的概念解釋為:「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困惑,做任何事都沒關係。」日本的戰後教育如此詮釋自由的意義,原本日本社會過去還曾有法官因為嚴守法律,不買來路不明的米糧而餓死,但經過五十年後,居然出現法官與女國中生進行性交易的情形。

現在,戰後教育的第二代,也就是年紀差不多在二十至四十歲的世代,根本的道德觀念已經淪喪,例如:美其名為「援助交際」的實際賣春行為,在日本之盛行舉世罕見,甚至已經逐漸得到社會認同。

活力門的老闆堀江貴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沒有責任感的企業家大言不慚地宣稱:「賺錢有什麼不對!」企圖遊走在法律邊緣。這些企業家看似在頌揚自由,但是自由一旦背離了社會道德與責任,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自由。

「平等」一詞也是如此。國立大學曾經是窮苦學生獲得救贖的一扇大門,如今卻聽說只要家裡有錢就能入學,讓人不禁懷疑,「機會的平等」是否已消逝無蹤了?

至於「和平」一詞,從戰後至今的歲月裡,我們又是多麼地愛之重之。但是,單靠一國提倡的和平主義,根本就無法成立,這早已是不足為奇的事實了。

「如果別的國家打來,難道要坐以待斃嗎?」針對這一個問題,據說過去有年輕人回答:「沒錯。」但是,現在世界各地發生的負面報導時時刻刻傳進日本,當年的那些年輕人已邁入中、老年,如今又是存著怎樣的想法,實在是令我有些好奇。

日本國憲法公布時,我們得到的說法是:「這部憲法是卓越之作,甚至能成為世界的典範。」但是,日後卻沒有任何國家追隨日本的腳步。

「民主」的確也是動聽的詞,然而「戰後民主主義」最終導致的結果,卻是現今瀰漫於日本整個社會的無形道德淪喪風氣,傷害了戰後日本的國民及國家的尊嚴。一想到這點,只會讓人感到,對於「民主」一詞的意義,我們似乎在哪個部分搞錯了。

除了上述的四個字詞外,還有許多藏著陷阱的「動人詞語」。針對讓人無條件深信、聽起來順耳的動人詞語,要試著培養質疑的習慣。遇到這類詞語時,抄到筆記本上,作成清單,思考記下的詞語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如此就能了解何謂原創的思考。@

摘 自 《變動時代的思考技術》先覺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你也可以是出色的將領與參謀(7)
不景氣越要知道的省錢術(6)
《透視中國政治》──來自「內部人」的剖析
2009經濟環境下給企業過冬的10條建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