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南希美國華府報導) 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巴城華府支盟於5 月17日下午1點在美國駐美代表處華府文化中心召開支盟會員大會及理、監事顧問聯席會議。會議中邀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董國猷先生以“撥雲見日﹕臺美關係新紀元”發表專題演講。
(從左至右)全盟巴城華府支盟共同主席趙夏蓮﹐李大千﹐劉曼香﹐陳正廷﹐孟繁珂﹐ 僑務委員林遠(右四)﹐前總盟理事長巫和怡博士(右三)﹐全盟秘書長李玉竹(右二)﹐ 華府文化中心副主任楊海華﹐與特邀貴賓台北經文處董國猷公使(中)合影。(全盟提供/汪釗攝影)
董公使首先指出台美之間的關係原來好像是白雲遮日﹑甚至烏雲密佈﹐現在的關係則如撥雲見日﹐有漸入佳境之勢。董公使以烽火外交﹑雲開風清﹑昇華/深化關係及未來議程四大主題全面﹑概括的介紹了過去一年來的台美外交關係。
烽火外交已成過去
在烽火外交時期﹐台美政府之間互信漸失﹐台海兩岸關係緊張日增﹐台灣與20多個邦交國關係緊張﹐以及因為“金援外交”﹑“凱子外交”之名使台灣國際形象受損。當時的台灣是動盪及令人憂心的。
雲開風清重建互信
2008年到2009年期間﹐台美重建互信﹐是雲開風清的時期。2008年5月政黨輪替﹐馬英九新政府成立﹐立法院由國民黨佔多數主導。同年11月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民主黨在參﹑眾議院均佔多數席位﹐與中華民國政府一樣屬於執政黨完全執政的強勢政府。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非常重視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以“零意外政策(Surprise Free Policy)”﹑“和平製造者與負責任政府(Responsible Peace Maker)”自我定位﹐來表達他在台美外交上的誠信。他兩次外交出訪路過美國﹐嚴格遵守事前約定﹐低調過境﹐贏得信任尊重。
台灣關係法是台美關係重要基石
2009年“台灣關係法”屆滿30年﹐為了使美國新國會議院議員更多了解“台灣關係法”對台美關係的重要意義﹐華府駐美代表處前後參加/舉辦了30個以上的有關智庫研討會﹔30多位聯邦參議員簽署聯名信﹑超過120位聯邦眾議員簽署第55號決議案(Resolution No. 55) 致函美國總統﹐呼籲美國繼續支持台灣﹐並且重申支持台灣民主制度﹑支持台灣與美國應有更堅強的盟友關係。台灣在美國行政部門也有許多長期支持的朋友﹐因此在政治方面預期台美關係前景應該不錯。
經貿關係與地區性安全
台灣與美國在經貿方面﹐不再是貿易逆差方面的大問題。而是以牛肉﹑豬肉自美進口與稻米輸入台灣的可接受的安排問題﹐及保護智慧財產權等的小問題為主。在外交關係及地區性安全方面﹐現在台灣與美國在安全防禦合作方面是健康與互信的。2008年10月3日當時的美國布什總統通知欲軍售大量防禦性武器給台灣﹐10月7日奧巴馬當時雖未正式成為總統﹐也立即同意。今年美國出售約64億美元的國防有關設備用品給台灣﹐是歷年來最大的一宗採購案。
三不政策外交休兵
馬英九政府宣示﹐與中共兩岸關係﹐以“不統﹑不獨﹑不武(統獨放一邊)”﹐“外交休兵(停止互挖盟邦牆角)”﹐及以“台灣為主(對台灣民眾有利)”等主導思想推動。
未來議程
在未來議程方面﹐爭取恢復美國閣員訪台﹑開放兩岸三通﹑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洽接兩岸引渡條約﹑加入美國的免簽証國家﹑加入自由貿易FTA﹑擴大功能性的國際外交空間﹑及增強防衛武器等方面為主。
11月將在台北召開全盟全球大會
全盟前總盟理事長巫和怡博士報告今年5月隨華府僑領訪台時﹐與馬英九總統及僑務委員長吳英毅會面時﹐馬總統重申重視僑界意見支持全盟平臺﹐吳英毅先生當面允諾今年11月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全球大會將在台灣台北召開。參加代表除自付機票費用外﹐其他所有在台灣參加會議的費用由台北僑委會負擔。
為大陸民主人權自由努力
前總盟理事長巫和怡博士同時也表示﹐巴城華府支盟也有意願承擔明(2010)年的全球會員大會在華盛頓DC 召開。使全僑民主和平聯盟能夠繼續為不分藍綠只愛台灣﹑支持民主和平理念﹑為中國大陸民主人權自由而努力提供一個有效的平臺。
會議中共同主席劉曼香博士介紹了〝愛臺十二建設-綠色造林〞計劃﹐希望僑界僑胞們能夠捐助台灣綠色造林計劃﹐使台灣變成一個更健康﹑美麗的寶島。
當天出席會議的來賓有美京中華會館前主席王震華先生﹐副主席麥施女士﹐華府文化中心副主任楊海華小姐﹐安良工商會主席陸肖華夫婦等﹐以及眾多旅美台灣政學商界會員及盟友約120多人出席與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