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幾乎是自詡文明社會大多數人必有的經驗之一,其間尤以華人圈子為最。大考、小考、週考、段考、基測考、學測考、升學考、謀職考……不一而足。正值青少年階段的十五二十時更是無日不考、一日數考。在台灣,考試文化已足以出專書介紹、做專題討論了。今天姑且先聚焦在國中校園內的段考場景中,且看考試前後和考場裡的實況直擊素筆白描……
考試前後,考生的身心狀態大約分四類。第一類是“無關痛癢型”,照吃、照睡、照玩,一副“帝力予我何有哉”的模樣,考試依然故我,當然也不在意成績好壞,被放棄或自我放棄是他們的問題所在;第二類是“過度緊張型”,和前者正好形成強烈對比。吃不下、睡不好,惶惶不可終日,頭痛、拉肚子等大小毛病都出現了,考完更是焦慮、懊腦,一切要等塵埃落定,才會回復正常,但壓力未得到舒緩,下一回這個機制又會再度啟動。
另一類屬“穩健成長型”,這種人大多數人平日就深耕勤墾,孜孜不倦,考前,成竹在胸、處變不驚,考後成績也會有相當的水準,足夠的信心與支持是幫助他們的茁壯的要素。
最特殊的一類,為數不多的是“躊躇滿志型”,這種人有小聰明,胸無大志,但卻在考場中春風得意,睥睨群雄。因此他們樂於以考試的手段來突顯好成績,以達到自我彰顯的目的,偏頗的價值觀是這種人的培養皿,將來是福是禍未可知。
考場中,“無關痛癢型”,有一部份是拿到試卷後,填妥個人資料後就大筆揮毫──猜答案,約莫二~三分鐘完事,然後就趴在桌上睡覺直到下課;另一部份則懶得動筆,擺明要交白卷,做春秋大夢去了,有的會沉睡打呼,製造聲響令人咋舌;“過度緊張型”則是試場內肅殺氣氛的製造者,他們的落筆聲、喘息聲再配上驚恐的神情,真的足以讓室溫升高、氣流亂竄……
“穩健成長型”是考場中的鎮定因子,他們以貫有的氣定神閒、從容不迫平衡了溫度與濕度,佔多數的這種人不可或缺,否則秩序與紀律將無法維持;“躊躇滿志型”的應試者,在校園中通常屬於不受歡迎人物,因為他們被認為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所以他們常是被刻意淡化的一群,在這個舞台上他們無足輕重,只能自我感覺良好,聊以自慰。
其實,制式的考試,只是評量知識學習成果的一種方法,考得好,固然值得高興;考得不好,還有機會努力以補不足,但人生的這份答卷,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腳踏實地、再接再厲,運用經驗與智慧,才能得到一個不錯成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