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與揮發性

美學經濟,賺錢又美麗!(1)

施百俊

人氣 9
標籤:

歌德先是說:「凡是暫有的事物都只是象徵。」

尼采反過來說:「凡是永恆的事物都只是隱喻。」

這兩句話聽起來好像互相矛盾,實則不然,他們在說的是同一件事:事物具有「永恆」與「暫有」
的雙重性,這兩項特質互為表裡。

耐久性是指「價值不隨時間(或外在情境)流逝」的性質,也就是所謂的藝術不朽。 揮發性 是指「價值隨時間(或外在情境)消失」的性質。

拿被塔利班炸毀的巴米揚大佛作例子,我們看到了實體可以被摧毀的揮發性;而大佛的形象卻永遠留在世世代代人的心裡,這就是內容的耐久性。

再拿七分老爺褲作例子,流行熱潮一過,街上就沒人穿了,我們看到了內容價值消失的揮發性;而褲子的實體還是在,老闆穿來賣麵,方便又耐穿,這就是實體產品的耐久性。

美感加值產品的耐久性與揮發性正是這麼回事,產品本身有 內容 實體 的雙重性,耐久性與揮發性變成一體兩面,但不一定一致。

也就是說,有時是產品的實體部分耐久,內容部分揮發;有時正好相反。因此,我們在分析這類產品的價值時,不僅要注意其主要價值到底來自於內容部分,還是實體部分?還要再進一步了解,價值的來源到底是耐久性?還是揮發性?並針對此設計不同的經營策略才是。@

摘自 《美學經濟密碼》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怎樣當個活力充沛的退休老人?
退休後如何抵禦經濟衰退的衝擊?
退休了做什麼好?給你10個好點子
美國機長:別問飛行員這些煩人的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