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5日訊】中國大陸企業家身陷金融衍生品的消息不斷被公之於眾,中信泰富巨虧150億元,曾榮膺大陸首富的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巨虧7.4億元。其實,從去年開始,不少大陸客戶陸續接到香港一些銀行的催款通知單,要求這些客戶在10日內償還欠款。這讓這些客戶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因為他們在香港這些銀行裡的存款高達數千萬港幣,怎麼會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就反倒變成了銀行的欠款大戶了?
千萬身家灰飛煙滅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2007年8月份,北京的郝婷在香港的星展銀行開設了一個私人銀行帳戶,隨後把在其他銀行的資金陸續轉入到星展銀行,但是短短幾個月之後,她賬戶上的8千多萬資金卻化為烏有,而且還倒欠星展銀行9千多萬。
郝婷說:「從匯款方能拿到證據的是8,088萬(港元),然後全部都轉進去了,轉進去以後就變成這樣,兩個月的時間他就告訴我,我的錢就不能動了,然後再通知就是我欠他的錢了。」
郝婷發現帳戶出現問題,是當時公司正在簽定一份購貨合同,需要從星展銀行開具一張40萬美元的信用證。但卻被告知帳戶不能動了,被凍結了。
這讓郝婷大為吃驚,明明自己的帳戶裡有8千多萬的資金,怎麼突然就說額度不夠了,她不明白自己的帳戶到底發生了什麼。
發生這樣事情的遠不是郝婷一個,在北京做律師的賴建平,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在香港荷蘭銀行做投資的2千多萬港元,如今不僅一分錢不剩,他還倒欠荷蘭銀行200多萬港元。」
據悉,目前有不少客戶因為倒欠銀行巨額資金,被香港的外資銀行告上了法庭,另外還有一些客戶準備起訴這些香港的外資銀行,討要自己的損失。
背後隱藏的祕密
據報導,這場變故都源於銀行推銷的一種叫KODA投資理財項目。
2007年8月份,郝婷在香港星展銀行開設帳戶並轉入資金之後,星展銀行的投資顧問,也就是介紹她到星展銀行開戶的黃偉業,開始打電話,向她介紹一種全新的投資理財產品——KODA,還向她介紹了這種產品的各種好處。
郝婷:「他說這個產品不需要用你自己的錢,他說這個產品你可以在這邊,我們這邊給你低買,就是每天低買20%,然後你同時可以同時做高拋,他說你幾乎不用自己的錢來做這個東西。」
而賴建平的投資顧問張寧,專程從香港飛到北京,為賴建平及其周圍的朋友介紹荷蘭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金融學教授黃明博士介紹,KODA的全稱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也被稱為Accumulator,國內翻譯為累計期權,這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投行是儘量的想兜售這種複雜的衍生產品,他們有很大的激勵機制,在複雜衍生產品上他們賺的越多,這些銷售員的獎金也拿的越多。
面對這麼誘人的理財產品,似乎沒有人能抵擋住誘惑。
黃明說:「一個典型的Accumulator合約,往往是這樣的,投行會跟你說,我這有一隻股票,賣10塊錢一隻,但是你是我的高端客戶,所以我給你打折,8塊錢,每天買個一千股。」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金泉說,在一般人的概念中,Accumulator就是通過這些私人銀行購買一些優惠打折的股票,同自己在證券市場上操作並無本質區別,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這些投資Accumulator的客戶存在帳戶裡的資金,並沒有直接用來購買市場上的股票。
肖金泉:「而客戶他存在銀行裡的錢實際上他已買這個金融衍生產品的保證金了,所以往往就是說你客戶存的兩千萬,他根據你的資產狀況他會給你放大,放大就是你購買的數額。」
肖金泉說,他所代理的一些案件中,很多投資者就表示當時根本不瞭解這些金融衍生產品,大部份人僅僅知道這種產品的收益,而不知道它的巨大風險。在槓桿的作用下,假設你的帳戶裡有1千萬元,那麼你的合約數值就會高達五六千萬,在收益放大的同時,風險也隨之放大。
一些香港媒體估計,僅在2007年,整個香港金融市場成交的累積期權合約總值就在1千億美元以上,涉及到包括星展銀行、渣打銀行、荷蘭銀行、匯豐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這些產品積聚的風險隨著股票市場、期貨市場暴跌,急劇放大,把投資者的財富席捲一空。
曾經在摩根士丹利擔任了9年的亞太區經濟學家謝國忠介紹說:「中國這次做這個衍生產品人的話,是成千成萬的人做衍生產品的,這個規模是非常大,可能中國大部份有錢人都做了這個。」
碧桂園在年報中曝出投資金融衍生品出現巨虧12億人民幣,而令碧桂園慘輸的是去年與國際投行美林簽訂的一紙股價對賭合約,作為擁有碧桂園59.12%股權的大股東、曾當選中國女首富的楊惠妍其身價也因此而大幅縮水。
這樣的事情並非個案,此前67歲的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在辭職函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擊垮這位商界巨頭的是一種對賭澳元的外匯累計認購期權,中信泰富在這種金融衍生品上的巨虧超過150億港元,而且根據槓桿合約,這些損失還在繼續擴大。更近一段時間,國資委下文約束央企投資金融衍生品,有多少央企參與了其中?又出現了多大虧損,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謝國忠透露,國內一著名企業家因為accumulator巨虧10多億美元,他的很多朋友都因為accumulator遭遇重創。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