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關式明香港報導)從1989年中共六四屠城發生後,香港一班以文化作為社會行動的年青人,開始以音樂祭的形式,每年舉辦文化演出活動悼念六四天安門屠殺,是本土藝術家以藝術行動者(Art + Activism)的概念,自資自發的為六四求公義真相的藝術行動。
現時網絡發展迅速,資訊傳輸能力強大,影音的發放和流傳,早打破地區性的局限,當民眾在類似YouTube這樣的共享平台,隨時可找到所要知道的資訊,藝行者的發言人連涅認為,群眾運動應該好好利用這些科技條件去發揮社會作用。
上網將節目「再生」
去年,自由文化音樂節在香港離島舉行,主辦單位將音樂會完結後,於網絡上面向全球把節目「再生」,與世界各地的社群分享。這個現場和網路空間的兩個相同的版本,延伸了行動的生命,節目仍可在網絡上看到(http://freedomfair.artivist.org)。
今年的自由文化音樂節將繼續沿襲這概念,會在網絡上再生,目前甚至謀求現場直播的支援,連涅說:「在這個藝術活動面對觀眾人數不斷滑落的社會冷漠氛圍下,這是低成本但高觸面的廣播形式,所以自由文化音樂節轉型成一個雙空間的展覽活動是必然的轉變。」
他續說:「著作《1984》的名作家歐威爾曾說:『在一個充滿謊言的世代,敢於說真話就是革命性的。』現今中國充斥著謊言,什麼都是假的,是需要有人站出來說真話,這是自由文化的基礎。沒有自由的文化就沒有自由的社會。為了鞏固其政權,中共一直以來不斷打壓大陸民眾的人權,六四就更看到其殘暴的面目。自由文化音樂節希望用文化去凝聚更多支持人權、維權的群眾。」
租場地受阻擾
連涅指,近年音樂節在申請場地上有一定的阻力,經常讓當局刁難,有好幾次這樣的經驗,「之前曾嘗試租用公共地方,如社區會堂、公園等,當局都設法阻撓,太早不給訂場地,到再去訂場時,他們又會說已滿額。甚至曾試過被各式行政程序去拖遲申請,直至演出的幾天才批准,令主辦者沒時間做宣傳工作」。他認為這是受中共壓力行事的現象。
今年的節目基本與去年的陣容相若,有12位藝術家參與演出,均為本土關心社會的文化藝術工作者,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如音樂,詩歌、行為藝術、故事,還有現場的裝置等,以多樣化的媒體,演繹自由文化。自由文化音樂節將於5月30日晚上7時半舉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