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專欄 (20090402)

亞洲銀行危機四伏

【大紀元4月2日訊】風險升溫不容忽視

歐美金融風暴愈演愈烈,現在已到了「政府不打救,看誰能苟存」的空前淒慘局面。銀行逞強無術,一一向現實低頭。

正當眾人的注意力盡數集中在西方國家的銀行之際,亞洲銀行所存在的風險自然容易被忽略。實質上,美國房地產爆煲時的樓價其實並不算高,若以負擔能力比率(Affordability Ratio)計算,用上「兩年前中位數的樓價」除以「兩年前中位數的收入」,美國樓價相比澳洲便宜超過50%;而隨著經濟下滑和失業率飆飛,此刻澳洲、韓國及香港的樓價已相對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方。

往往意想不到的風險更具殺傷力,亞洲銀行此刻正享受著一種於風眼中的平靜,危機意識異常薄弱;加上部份銀行股的市帳率高企,令崩盤來臨時跌幅加劇,釀成大災禍。

不同地域不同煩惱

近日大摩的分析員Anil Agarwal和Matthew Wilson發表了一份詳細報告,指出亞太區內銀行所面對的各樣風險,好讓懂得居安思危的投資者早作準備。

對於韓國銀行股,里昂分析員Grace Oh建議投資者「減少比重」,因為現時韓國經濟基本面已明顯轉差,但卻未曾反映到銀行的撥備中去。

根據美林昨天的澳洲選股量化分析結果顯示,金融股在盈利前景和市值兩個角度的研究下,一點都不吸引。

法巴金融分析主管陳睆明給予中國銀行股「中性」的評級,表示由政策主導借貸的問題暫不會在今年浮現,而到了2010年則很難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融海嘯專欄(20090317)
金融海嘯專欄(20090318)
金融海嘯專欄(20090319)
金融海嘯專欄(2009032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