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大農村家電銷售 能否刺激經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何平採訪報)中國政府為了擴大內需,推動「家電下鄉」,以刺激農村消費。但是,有專家認為,不採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就不可能刺激農村消費。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4月15號表示,今年第1季度全國累計銷售下鄉家電產品270萬台,3月份的銷售額超過22億元人民幣。由於出口量減少,占中國出口產品超過50%的彩電、冰箱等家電行業的產量、產值和利潤大幅度下滑。中國政府2007年底推出了「家電下鄉」政策,希望藉此促使家電企業把市場重點由國外轉向國內,但目前城市消費趨於飽和,產品積壓嚴重,如何開拓農村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的難題之一。北京大學的夏業良教授認為,從中國人口的整體消費結構來看,農民增收緩慢是制約農村消費市場的根本原因: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一個高儲蓄大國。總體上來說,在它的整個支出結構中,消費所佔的比重還是偏低的,農民比城市裡面的中低收入階層還要受到局限。局限的原因是,農民的人均收入增長的速度非常緩慢。家電下鄉表面上看是替農民著想,促進農民消費,但並沒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因為農民沒有錢,收入增長的速度太慢。」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家統計局4月15號聯合發佈的2009年《農村經濟綠皮書》顯示,2008年中國農村人均純收入和生活消費支出均不足當年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2007年中國每百戶農村居民擁有的洗衣機、移動電話數量不足城鎮居民的一半,衣著消費不足城鎮居民的兩成,近千萬農村住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十平方米。中國農民的生活水平落後城鎮居民至少 10年。為了刺激農民的購買能力,政府提出對包括彩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熱水器、空調、電腦、微波爐和電磁爐等九大類產品實行13%的銷售價格補貼政策,中國農業專家吳瀛洲指出,13%的家電補貼並不是補到農民手中,而是補貼給企業,這不會起到惠農的作用。原《經濟學週報》副主編、旅美政治學者王軍濤認為,家電出口是中國貿易收入的重要來源,中國政府為了彌補出口減少造成的過剩產品,轉而面向國內農村市場:

「中國在有一個危機出來之後用什麼方式消化這個危機?因為產品積壓,那麼讓誰來承擔這個經濟上的損失?他們就讓農民去做這個事情。農民的消費市場不是很發達,再加上中國本身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很差。中國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行業部門和地區合作將消化中國現在過剩的家電生產能力,他們就讓農民去承擔經濟危機的苦果。」

據估算,目前占中國人口70%的農民,只消費了全社會30%的商品。對於下鄉的家電產品,農民的感覺是即使優惠也沒錢買、即使買得起,也用不起。夏業良教授認為,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真正帶動經濟的發展,單靠「家電下鄉」式的刺激消費,並不能有實效:

「 單靠消費是肯定不能拉動經濟的,肯定還要靠大量的投資來帶動一些消費,農民消費家電還受到基礎設施的限制,包括公路、交通、電力、自來水。基礎設施到位以後,才能夠消費這些家電。今後還要繼續大幅度地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促進農民更多地消費,否則家電下鄉就不能真正起到它的實效。」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調查,2009年新年過後,至今仍有1100萬返鄉農民工沒有找到工作,導致農村居民增加收入更加困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評「信心」能挽救中國經濟嗎?
管見:當心被自己腳下的障礙絆倒
中國經濟萎縮 拖垮亞洲出口
伍凡:外資加速撤資 中資在外投資失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