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特稿)英國中央銀行5日將基本利率調降到0.5%,寫下成立315年來最低水準,眼見利率政策已「彈盡援絕」,央行祭出創舉,宣布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專家說,搶救經濟央行只能放手一搏。
央行5日將基本利率調降2碼,由1%降為0.5%,是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連續第6個月調降基本利率。央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坦承,利率幾乎已經沒有再調降的空間。
金恩說,英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過去央行調降利率,大多能重建市場秩序順利度過難關,但這波金融危機規模歷來僅見,單靠降息已無法扭轉頹勢,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為。
央行宣布未來3個月將挹注750億英鎊資金到市場,這個「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目的在提高市場的貨幣供給,希望藉由央行買進銀行持有的公債、公司債等資產,注入資金到金融機構後,能帶動銀行對企業和客戶的放款業務,早日回到正常水準,同時刺激民眾消費,提振嚴重衰退的經濟。
這個俗稱「印鈔票」的政策寫下央行新頁,也因為無前例可循,沒有人知道需要多長的時間,效果才得以顯現。
金恩指出,央行最終的目標是將通膨率降到2%,央行將持續觀察「量化寬鬆」的成效,750億英鎊只是第一筆資金,如果有必要會再加碼。他並強調,這項政策並非「實驗」。
雖然金恩信心十足表示,長期而言「量化寬鬆」政策終將能使經濟復甦,貨幣供給充沛,消費支出增加,但他也說,政策能否奏效,很大部分取決於世界其它國家的情況,如果大家聯手合作,相信一定可以成功。
新低利率對仰賴利息收入的存款戶無疑帶來衝擊,央行發現,低利率事實上對部分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放款已造成反效果,許多存款戶眼見利率太低,「無利可圖」,索性領出存款,另尋出路,造成銀行資金流失甚至不足,或是守住存款暫停消費。
另一方面,「量化寬鬆」政策也夾帶風險,如果資金注入的不夠多,銀行仍不願放款,金融危機繼續上演,甚至可能重蹈10年前日本的覆轍;但是如果資金注入過多,也可能引發高通膨危機。
財政大臣達林(Alistair Darling)說,提高貨幣供給是拯救英國經濟脫離衰退絕對必要之舉,如何避免過與不及,考驗央行的智慧,也是英國經濟能否振衰起弊的關鍵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