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共腐敗鏈中 中介日益興旺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4日訊】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在一份最近的報告中稱,在商業賄賂、政府官員的尋租腐敗等日益嚴重的賄賂腐敗鏈條中,中介組織的影子越來越多,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報告稱,中介腐敗有三大行為:行賄、洗錢、侵吞國有資產,而中國反腐敗歷來重受賄而輕行賄,這在很大程度上放縱了中介腐敗。

報告將現階段中國中介組織腐敗的行為主要歸納為三大類,行賄及幫助行賄、洗錢和參與侵吞國有資產,損害股東和消費者權益。

一:行賄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該報告的撰寫人林躍勤博士稱,在各種貪污腐敗案件當中,利用會計師、評估師、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出具審計報告、財務資料、評估報告等文書的合法性,掩飾其貪污腐敗等非法行為,以圖矇混過關、實現非法利益,是一些官員尋租腐敗的慣常做法。

一些中介機構為實現其客戶委託的事項而直接或者介紹利害關係人向政府官員提供金錢、有價證券等其他財產或獲利機會,如送官員金錢、高爾夫會員證、送房子、汽車、替官員陞遷買官、給其孩子出國留學提供費用。在電信設備、醫療設備等巨額採購項目中,一些大型公司經常通過公關公司、會務公司等中介組織運作,支付它們巨額「諮詢費」、「業務費」,再按約定比例由這些中介公司送給客戶(官員)。

在政府採購、招投標活動中、走私罰沒物品、查封物品的拍賣等中介活動過程中,為獲取政府或其他國家機關的委託,拍賣行或者招投標機構等中介組織向政府、司法機關主管領導或經辦人員行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為保證案件勝訴,直接向法官行賄或者介紹、安排案件當事人向法官或者法院相關領導行賄。

二:洗錢

報告稱,一些中介組織正在淪為洗錢的技術智囊和實際操盤手。林躍勤博士表示,洗錢是一個複雜和隱秘的過程,貪污腐敗分子需要製造出一系列表面合法的合同、票證及相關產權文書來掩蓋其財產來源的非法性,並需要正常賬戶等來 完成非法財產的漂洗和轉換過程,而這一過程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提供智力諮詢服務的中介機構介入,並為其提供幫助才能完成。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字,中國每年洗錢數量高達2000~3000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一部份是貪污腐敗分子夥同中介機構共同「漂洗」出來的。

三:侵吞國有資產

報告還特別指出,近年來,財務、審計和評估類型的中介公司抱著「收人錢財,給人方便」的態度做財務審計,通過做假賬、假評估、假審計等幫助腐敗分子貪污國有資產和股東權益的腐敗行為正愈演愈烈。

一方面,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中介組織通過虛假評估等參與蠶食國有資產。在國有企業 的清算、破產、出售、兼併收購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過程中,會計師、評估師、律師及投資從業人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中介組織為不合格企業「包裝」上市,侵吞股東權益。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不合條件的眾多企業被「包裝」上市,以及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坑害股東和國家,其背後無不是企業領導層、中介機構和證券監管機構聯手作案的「 傑作」。

此外,中介組織在建設工程招標和政府採購中也常常成為違規謀取暴利的重要幫手。 招標、採購代理機構等中介組織通過勾結承包商、供應商與業主單位領導,招標採購代理機構、管理監督機構、採購單位有關人員惡意串通,搞假招標,甚至操縱整個招投標過程,侵佔國家和單位資金。

重受賄輕行賄

林躍勤博士表示,行賄與受賄行為是一對腐敗的孿生兄弟,行賄經常誘導、催生受賄,直接或間接行賄是中介腐敗的重要手段。

報告指出,加上中國反腐敗歷來重受賄而輕行賄,這在很大程度上放縱了中介腐敗。如中國證監會對幫助上市企業搞欺詐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僅限於警告、沒收非法所得、罰款和撤銷直接責任人的執業資格,最嚴厲的也不過是吊銷許可證。

與上市公司「圈錢」的暴利和股民的損失相比,這樣的處罰顯然偏輕,不足以起到震懾腐敗的作用。(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稱60%以上貪官易患癌症等絕症
調查:中國貪官平均50.8歲 朝年輕化趨勢
中國國資委:某國企腐敗中高層幾乎全涉案
中國民眾最關心反腐 痛恨貪官橫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