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林昭(22)

黃河清

人氣 28
標籤:

第十二回(一)
姑蘇巾幗,懷仁義愛人勝己
提籃俠女,念家國取義捨生

話說林昭終於被重新抓回去坐牢了,那是一九六二年底,有說是十二月廿三日,有說在十一月八日。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林昭再度入獄了,一直坐穿了牢獄。

林昭有才,才華橫溢;林昭心美,美與天齊;林昭崇義,義薄雲天;林昭愛人,愛勝手足;林昭慈悲,慈如觀音;林昭怒目,怒勝金剛;林昭懷仁,仁媲孔子;林昭憫世,憫同基督。林昭正直,林昭真誠,林昭執著,林昭勇毅,林昭堅定,林昭剛烈,林昭深刻,林昭超前,林昭心念黎元,林昭胸懷天下。

為什麼這個社會就容不了她呢?為什麼這個制度就不能接受仁義慈悲、正直真誠、執著勇毅、堅定剛烈、深刻超前呢?現在我們愛林昭,當時全中國人民恨林昭。當時林昭愛大眾愛人們,當時愛林昭的人有嗎?有!幸虧還有。在無錫惠泉山下、在土改洪濤中、在北大未名湖畔、在“人大”鐵獅子胡同、在上海黃浦江、在蘇州拙政園、在甘肅天水武山、在第一看守所、在提籃橋監獄、在龍華飛機場……都有人愛她,雖然很少很少,畢竟還有,這或是我們這個民族依稀還有希望的所在。

陸震華,林昭中學時代的學伴,一起憧憬獻身革命的小青年,正值懷春、鍾情的歲月,革命的友誼夾雜著朦朧的情絲,飄飄忽忽,隱隱約約一直揣在他的心靈深處直到現在。

倪競雄,這位蘇南新專的老同學、土改中的好姊妹愛林昭。林昭總是會向她、找她傾訴衷情。土改受屈時、右派挨整後、保外就醫中,你們呢喃,你們喁喁,你們傾心,你們互勵,即或以後思想上產生距離和隔閡,那人性原始的善和悲憫始終伴隨著你們。即便是對立的雙方,為什麼一定要鬥呢?非要你死我活不可呢?存異!倪競雄和林昭,不是在存異中融融嗎?

倪竞雄回憶林昭不注重衣着打扮、不脩邊幅的一幕很能說明她們之間關系的不同一般。倪竞雄很看不慣林昭在土改工作隊工作時,滿頭大汗回來,脫掉汗衣衫,順手一掛,換上了新衣;第二天又滿頭大汗回來,脫下汗衣衫,換上了昨天晾乾的汗衣衫。倪竞雄老是就此打趣責備林昭,林昭總是不聽不改。所以,倪竞雄認為,林昭是很迎合時代潮流“普羅大衆”化,與工農幹部盡量看齊,並不嬌氣的。下鄉期間,地鋪就地鋪,閣樓就閣樓,從不挑三揀四,嫌這嫌那,躺下就睡。林昭如此投身革命,自覺改造自己,因為批評領導“停妻再娶”是陳世美,就落了個“沒有改造好的典型”的結果,實在是太冤枉她了。一九五九年,林昭已是右派,倪林在北京街頭相晤相聚。倪競雄看着林昭沒洗乾凈的脖子戲謔道:一個女孩子家,脖子像煙囪管,像話嗎?林昭追着打倪競雄,用方言回駡道:你這個促狹鬼!

一九八四年五月,蘇南新專昔日校友近百人相聚無錫惠山,林昭胞妹彭令範與會,賦詩“代林昭寄語”,開首句:“我化作浪花 / 伴送著你們的笑語 / 得到了慰藉”。時光流馳,五年後的一九八九年十月,蘇南新專校友再次聚首無錫太湖,倪競雄與會。當人們乘“湖州號”遊艇向湖心三山馳去時,忽然一陣風起,清涼的湖水飛入船艙,親吻著人們的臉膚衣裳。這時,倪競雄雙手蒙臉向著太湖風濤喊道:“令昭,令昭,你來啦!你來看我們啦!”長風碧波,造化弄人,英魂毅魄,天仙地神,心碑長鐫,青史金身。

羊華榮、甘粹對林昭的同學情、朋友誼、異性愛都是在艱難時世閃耀著光芒的真切和實在。

北大同學李天寵,人稱“老夫子”,從小事觀察林昭,見微知著,在北大四年,心儀林昭四年。其一,北大中文系《紅樓夢》研究熱時,同學間發生林黛玉、薛寶釵優劣之爭,李天寵聽了一次林昭參閱的爭論,“內心深處是站在林昭一邊的。這場爭論是雙方人品的一次大碰撞。”

其二,北大四年間,李天寵唯一一次偕陸拂為前往女生宿舍,恰是林昭宿舍,當時林昭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裏正襟危坐地看書。“她見我們進來,只是簡單地應酬兩句,又沉浸到書裏去了。……這倒不是林昭有意對我們冷淡,而是她太專注於那本書了。我當時有點吃驚,一向熱情奔放的林姑娘,竟也‘呆’得可以。”

其三、“老夫子”偶爾與林昭一起乘無軌電車返校。“我們都沒有找到座位,只好拉著吊環站著。林昭跟我交談了幾句話後,就從提包裏取出一本厚厚的書,一手拉著吊環,一首持書,就著車上微弱的燈光看起來,全然不顧電車的搖晃和震動。當時我想,我已經是書呆子了,沒有想到還有比我更呆的。”其四、林昭要向“老夫子”學下圍棋。因為林昭對圍棋中包圍與反包圍同毛澤東《矛盾論》中“內線中的外線和外線中的內線”相同感興趣。李天寵十分高興,高興與林昭有了親近的機會,高興和欣賞林昭興趣廣泛。惜乎不久反右開始,李天寵與林昭的棋緣中止了。

“大哥”張春元與林昭思同、志同、行同、命同!張春元因讀了林昭的“海鷗之歌”而從天水農村慕名而來與之結交。張春元回甘肅時,林昭贈予一本現代修正主義綱領草案及自己寫的反動長詩“普羅米修士受難一日”。張春元在《星火》上刊發文章、提出“要在中國實現一個和平、民主、自由的社會主義社會”,正是與林昭思想互相激發撞擊出火花的結果。林昭稱張春元為“將才”,“大哥”。林昭交往的男子中,被如此褒獎和稱呼者,僅張春元一人而已。據說,林昭曾說過:“嫁人就要嫁張大哥這樣的人。”

林昭和張春元連赴死就義的場景也同樣的殘酷、無情、寂寞、淒慘與壯烈。胡傑《尋找林昭靈魂》的電視片採訪到目睹張春元在甘肅天水城被槍決現場的王女士,當胡傑問她:“在審判會上,張春元當時有沒有喊口號?” 王女士答道:“沒有,絕對沒有,綁的是一個佝僂象,根本沒勁,也沒精力掙扎,他就是那樣,連他的面目都看不清,站不起來嘛,老師說那個女的還能站,那個女的還能站直,那個男了被弄的還不如一個牲口,叫人弄的。帶上河堤走了有五十米左右就處決了。就滾下河堤的河灘上頭。是這樣子的。再就沒人管。”

這種幾同斃命於暗室的屠戮的壯烈意義,只是後人崇仰者的心碑褒詞,在當時,除了殘忍淒慘可憐外,別無其他。然而,不是“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林昭、張春元死的無論如何慘,他們都會無論如何地永遠活在民族的史冊中。從某種意義上,這樣的人太少了,我們的民族才如此萎靡不振;從另外的意義上來說,這樣的人一個也不要有,我們的民族才會鮮活強壯、自由民主進步、陽光燦爛。

黃政,林昭的蘇州鄉親,因為是志願軍排長,算不上知識份子,右派不讓當,但必須戴上一頂更臭的壞分子帽子。黃政與林昭相識相處二十餘天而交同莫逆。黃政告訴林昭親歷的許多農村餓死人的慘劇,林昭則從思想理論上、宏觀上剖析總結。他們共同起草了一份中國改革方案,提出了八項主張。黃政因此入獄十五年而決不後悔。“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原以為只有古人有此美談,黃政之與林昭,豈止傾蓋如故,直是惺惺相惜,生死相托。今人亦有古風!黃政本家仁兄,更勝古人,不愧英雄本色;與林昭相映相襯相彰,美垂千秋。

--待續

註:

本回參考文章:孫文鑠“血濺羅裙直道存”。彭令範“姐姐,我心中永遠的痛”。
張玲“幽明心語——憶林昭”。彭力一“我和林昭”。譚天榮“一個沒有情節的愛情故事”,載“譚天榮博客”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235/13786.html
張元勳“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叢維熙“逃號張志華回來了”,轉自亦凡書庫
http://www.bwsk.com/xd/c/congweixi/zouxhd/012.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話說林昭(14)
話說林昭(14) 人氣 16
話說林昭(15)
話說林昭(15) 人氣 22
話說林昭(16)
話說林昭(16) 人氣 25
話說林昭(17)
話說林昭(17) 人氣 1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