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準備紀念林肯誕辰兩百週年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斯坦巴克華盛頓報導)2月12號星期四,是美國第16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誕辰兩百週年紀念日。美國各地,特別是林肯的家鄉伊利諾伊州,從今年初開始就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

林肯任職期間,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使國家一度瀕臨分裂的邊緣。問題的核心是奴隸制度。美國南方的農業經濟主要依靠奴隸,南方各州擔心聯邦政府會解放奴隸,決定退出聯邦。

林肯1860年11月當選總統後不久,南卡羅來納州第一個宣佈退出聯邦,林肯1861年3月宣誓就職時,宣佈退出聯邦的州已經增加到了七個。

林肯在就職演說中懇求南方各州不要脫離聯邦。他說,“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我們一定不要成為敵人。我們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情緒激動而繃緊,但絕不可折斷。”

當時,大多數白人不認為黑人應該跟自己平起平坐。林肯也不例外。林肯雖然相信,奴隸制度是錯誤的,但是他認為,奴隸制度會自動消亡,因此,外人不必強迫南方人結束奴隸制度。林肯多次在講話、辯論和書信中闡明瞭上述觀點。

其中一封信裡說,“我曾明確表示,我認為獨立宣言裡所說的『人』也包括黑人在內。我相信,『人人生而平等』的宣示是我們自由體制賴以存在的根本原則;奴隸制度違反了這項原則。”

林肯在信中繼續說,“但是,根據我們政府的架構,這一原則並不是法律義務,根據我們政府的架構,奴隸州可以自行決定是保留奴隸制還是放棄奴隸制,其他個人、自由州和聯邦政府,根據憲法,都不應該插手他們的決定。”

然而,林肯最終改變了立場。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林肯11歲兒子威利的死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林肯夫婦一共生了四個孩子,都是兒子,其中三個先後病死,只有一個活過了十八歲。

歷史學家湯姆·施瓦茨說,威利1862年的死,讓林肯開始思考生命的價值。林肯從未加入教會,但他相信上蒼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有目的。兒子威利死後,林肯頓悟,自己的人生目的就是要解放奴隸。幾個月後,他寫就了“解放奴隸公告”。

1862年7月,威利死後五個月,林肯向內閣宣讀了公告的初稿。歷史學家說,通過“解放奴隸公告”,林肯確立了南北戰爭的道義目標。這場內戰的目的不再僅僅是讓南部各州重歸聯邦,而是使解放奴隸成為內戰的長遠目標。

政治反對派和媒體對林肯的行動大肆批判。雖然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證言論和媒體自由,但林肯卻下令,暫時關閉了一些報紙。此外,林肯還多次暫停憲法規定的“人身保護令”,這就意味著,未經審判的囚犯可以無限期關押。

林肯出身於肯塔基州的一個貧苦家庭,在印第安納長大,後來又搬到伊利諾伊。他是一名自學成才的律師,擔任過八年的伊利諾伊州議員。不過,他一直患有精神抑鬱,曾在書信中表露過自殺的念頭,還說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林肯身材高大,長臉,長胳膊,大手。他的政治反對者稱他是“大猩猩”。很多人說他當總統不稱職,因為他當選前,只在國會裡幹過兩年。

如今,林肯往往被人們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保全、同時也重新塑造了美國聯邦。歷史學家施瓦茨說,“通過把黑人包括進來”,林肯拓寬了“自由的邊界”。林肯自稱,他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暢通無阻的場地,一個平等的機會。”

林肯是美國現代共和黨的第一位總統候選人。他獨樹一幟,任命政治反對派擔任內閣要員。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體現了林肯的高明,但是另外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 結果並沒有林肯設想的那麼好,有些時候反而製造了更為棘手的麻煩。
 
不論歷史如何評說,林肯無疑推動了結束奴隸制度的美國憲法第13修正案。不幸的是,修正案1865年12月正式生效時,林肯已經遇刺身亡。

1865年4月14號,南方的同情者,演員約翰·布思在福特劇院開槍刺殺林肯。就在五天前,南方邦聯剛剛宣佈投降,美國內戰結束。

美國新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曾多次表達對林肯的崇拜。奧巴馬星期四計劃前往伊利諾伊,參加林肯誕辰兩百週年的紀念活動。

相關新聞
跟著神韻遊世界─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
善留餘地
善留餘地 人氣 6
抗 議外勞搶飯碗 英勞工罷工
鄧正梁:奧巴馬對林肯的致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