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高峰會登場 有樂觀期待也不乏質疑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報導】(中央社哥本哈根7日綜合外電報導)192個國家參與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今天揭幕,各國代表將致力擬定對付全球暖化的計畫。世人對這項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也最重要的氣候會議寄予厚望,地主國丹麥警告,這是保護地球免於因暖化遭遇浩劫的最後機會,但是對會議的結果除了樂觀的期待,也不乏質疑。

這次會議的最終目標是要簽署將於2013年生效的協定,取代期滿失效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這次會議若如願達成政治協議,2010年仍需繼續協商,訂出具體內容。

未來12天,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將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問題進行協商。二氧化碳導致的溫室效應,可能會引發氣候大災難。

各國也將協商建立一套機制,援助貧窮國家數千億美元,幫助他們減少溫室氣體污染,加強對抗旱災、水災、風災與海平面上升問題。

最引人注目的是18日高峰會,屆時將有逾百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出席,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印度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和歐盟國家首長。

丹麥總理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說:「協議近在咫尺。眾多世界領導人與會,意味著『這是世界不容錯過的機會』。」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在丹麥「百林日報」(Berlingske Tidende)於會前刊出的訪談中表示,他對這次會議能達成讓所有會員國願意簽署的協議感到樂觀。

他說:「我們會達成協議。我認為,聯合國的全部會員國將會簽署該協議,這是歷史性的。我們有真正的政治精神。所有國家元首以及政府首長目標一致,即阻止全球暖化。」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署長史丹納(Achim Steiner)也表示:「我想告訴那些說哥本哈根協議不可能的人:他們錯了。我們距離達成協議只有咫尺之遙。」

環境計畫署與英國氣候變遷專家史登(NicholasStern)在會前發佈的報告說,全球需要努力在2020年把每年排碳量限制在440億公噸,才有機會讓全球氣溫較工業時代前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這個增溫數字也是各國目前所普遍接受。

報告說,目前全球排碳量每年約470億公噸。根據研究,若不設限,排碳量在2020年前將來到每年550億公噸左右。史丹納說:「若以2020年前440億公噸的目標來看,你可以說我們距離哥本哈根協議只差幾十億公噸。」

不過,儘管有人持樂觀態度,在高峰會前夕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質疑,根據富有和開發中國家近來提出的減少碳污染承諾,在本世紀結束前可能會引發毀滅性暖化,因為各國截至目前的承諾,意味全球氣溫將較工業革命前上升攝氏3.5度,遠超過廣泛認為安全的門檻攝氏2度。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這次會議寄予厚望,期待會談能圓滿達成協議,但放眼他在國內外面臨各種批評聲浪,這樣的賭注風險很大。

奧巴馬日前突然改變計畫,決定僅出席氣候峰會最後一天的會議,目的是希望用自己的聲望,推動達成新協定,以對抗地球生態的頭號威脅。

然而,美國國會尚未完成減排立法,再加上幾天前爆發的氣候科學家電子郵件外洩醜聞,更給了共和黨人士大做文章的素材,質疑氣候變遷背後的科學依據。

科學工作者關懷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長期觀察氣候談判的科學家梅爾(AldenMeyer)表示:「有了京都議定書的前車之鑑,各國都有點擔心,不知道美國國會是否會再度否決,我們又能否成功達成新協定。」

相關新聞
奧巴馬推遲氣候峰會行程 將出席後半段議程
重視氣候峰會 奧巴馬決參加閉幕會議
印度總理辛格將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峰會
丹麥居民敞開家門熱迎氣候峰會三千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