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7日報導】全球代表陸續前來哥本哈根參加氣候變遷會議之際,聯合國報告今天指出,各國距離敲定國際性減碳協議只差臨門一腳。這場會議共有190國參加。
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署長史丹納(Achim Steiner)說:「我想告訴那些說哥本哈根協議不可能的人:他們錯了。」各國代表將在這場7日至18日的會議中尋求敲定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協議。
他說:「我們距離達成協議只有咫尺之遙。」
環境計劃署與英國氣候變遷專家史登(Nicholas Stern)在報告中說,各國所提的最大減碳量,與實際上所需只差幾十億公噸。
報告說,全球需要努力在2020年把每年排碳量限制在440億公噸,才有機會讓全球氣溫較工業時代前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這個增溫數字也是各國目前所普遍接受。
報告說,目前全球排碳量每年約470億公噸。根據研究,若不設限,排碳量在2020年前將來到每年550億公噸左右。
史丹納說:「若以2020年前440億公噸的目標來看,你可以說我們距離哥本哈根協議只差幾十億公噸。」
限控排放數字一直是氣候變化談判的主要焦點問題。
在談判各方中,歐盟的底牌亮得最早。早在2007年,歐盟就提出,爭取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0%。
奧巴馬政府的計劃是,到2020年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17%。在減排問題上,奧巴馬政府比前任政府積極了一些,力主各國自主減排,並堅持要求一些發展中國家參與減排。
日本前任政府提出的中期減排目標是8%,鳩山由紀夫政府提出的是25%。它提出前提要求是所有主要排放國參與減排。
此外,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和俄羅斯等非歐盟發達國家,也要求主要排放國參與絕對減排的前提條件。
巴西計劃到2020年在預期基礎上減排36%左右;印度決定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20%左右。北京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歐盟將資助開發中國家
「德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Deutschland)今天報導,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將提供10億到30億歐元,在未來3年內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的影響。
「德國金融時報」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的話說,歐盟實際上,將提供10億到30億歐元。 幫助開發中國家以較少污染的方法發展,和幫助他們適應氣候變化潛在的災難性影響所需的經費,也是哥本哈根高峰會議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哥本哈根救氣候 民調:全球支持搶救氣候
歐洲可能面臨新的冰河時代、馬爾代夫等島國將面臨「滅頂之災」、上海可能海水淹沒……這是氣候等方面的科學家在考慮溫室氣體排放後給地球開出的診斷書,氣候變化已經使「拯救地球」的行動刻不容緩。
一項針對23個國家逾2萬4000人的調查民調指出,儘管全球經濟衰退,但受訪的全世界民眾中,有61%支持政府投入處理這議題,即使這意味可能會傷及其國家經濟。
根據「全球掃瞄組織」(Globe Scan)接受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新聞網」(BBC World Service)委託所進行的這項調查,受訪民眾中有64%認為氣候變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較1998年調查的44%數字高。
民眾對人為排放造成全球溫度上升的關注,落在世界兩大污染國─美國和中國。
會議開幕前夕,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等主要歐洲國家爆發大規模「氣候」示威,呼籲各國領導人行動起來,對抗全球變暖,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