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啟明、何天成倫敦報道)12月14日下午,英國國會議員兼團結部長(Cohesion Minister)沙希德‧馬利克(Shahid Malik)先生應邀出席了英國華人論壇在倫敦唐人街召開的「新華人移民在倫敦」 調查報告發佈會。席間,馬利克先生發表了簡短演說並解答了與會者提問。
華人論壇主席劉中慶先生(Steve Lau)、人種社會研究所(Ethnographic Social Research)羅賓‧費若夫(Robin Pharoah)博士以及參與此次調查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斯蒂芬‧斯福(Stefen Feuchtwang)教授和查爾斯‧斯塔福德(Charles Stafford)教授也應邀在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來自華社主要媒體,西敏寺地方政府,倫敦交通局以及眾多華人社團等60多位嘉賓出席了新聞發佈會。
馬利克先生在發言中表示,華人社區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社區。他個人因為文化背景等多種原因,非常欣賞中華文化,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互相尊重、重視教育、勤勞、做事認真的態度等等。他相信這些優良品質,不僅僅對華人社區,也應該對整個英國社會起到好的作用。但是出於種種原因,如同這份報告中提到的那樣,華人社區在英國幾乎是「隱形」的!華人社區不論是在選舉、人口普查還是各項社會活動中都不積極,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華人社區的被忽視。這也是他擔任團結部長以來,一直想做的:希望推動華社「顯身」,讓英國主流社會有機會瞭解華社文化,也讓華社文化能裨益英國社會。他希望華社各代表能於明年一月再聚,屆時將有機會討論具體的推動計劃。
馬利克先生在對大紀元記者的談話中強調:「作為英國第一位穆斯林部長,我非常理解那些來自非民主國家移民的感覺:不理解「民主」,也不懂得如何「民主」。我希望,華人移民能多參與,不論是選舉還是人口普查。要幫助年輕人發掘他們的潛能,勇於進取,不要輕易放棄,即使當別人都不認同的時候。如果我能做到,你們也能!」
「新華人移民在倫敦」調查報告由英國華人論壇,人種社會研究所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合作,主要調查華人社區新移民所帶來的影響與現況。調查主要為政府的政策決策者提供建議和意見,目的是在就業、移民、教育、住房、基金申請等各方面改善華人社區的處境;同時也為華人社區的組織提供相關資訊參考。
調查報告的撰寫人之一的費諾夫博士指出,根據抽樣調查發現:華人居住分散和感覺孤單;工作與就業不佳,很多移民被迫接受長時間低收入的工作;對英國公共服務瞭解甚少,能使用者更不多見;即使是華社的服務,也很少被移民所使用。
鑒於華社面臨的問題,費諾夫博士在報告中提出12點建議,例如:成立一個有系統而統一的華人組織,從而更有效地分享華人社區組織的訊息,為未來對華政策的策略,提供一個溝通的平臺以更有效地推廣華人社區在倫敦及英國的成就。鼓勵華人社區組織推動人口調查,以提高華人在人口當中的代表性,鼓勵地區政府僱用會說普通話的人口調查員,此計劃亦有助於提供華人就業機會,更有效地顯示在倫敦的華人生活的狀況等等。
華人論壇主席劉先生強調,該調查試圖展現倫敦華人社區真實的一面,對於那些計劃來英國的華人,該報告可以作為他們的參考,對於他們來英的準備和更好地適應這裡的生活,想必會有利。調查報告並不是為了暴露華人社區的問題,而是真正希望解決問題,改善華人社區。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