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7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全球主要央行都已著手開始結束今年稍早為擊退第二場大蕭條所推出的緊急措施,包括歐洲和美國的政策官員,都在撤離非傳統經濟政策,此舉暗示投資人和企業經理人馬上就將失去年初的龐大現金流量,可能引發另一種風險,尤其從各國央行的措辭來研判,目前距離升息仍有一段時間。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週四表示,該行將撤出部分現金流量措施;英國央行也放慢收購債券的腳步;美國聯準會(Fed)週四概述了讓該行準備升息的條件;日本央行在10月30日決定12月結束買進公司債券的計畫。各國央行都擔心新資產泡沫即將爆發,不過,如果錯估撤出支援經濟措施的時機,可能要冒引發貨幣波動,並在經濟復甦站穩前破壞復甦的危險。
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戴爾指出,資產價格上揚缺乏支撐令人擔心;英國央行週四表示,將把債券收購規模增加二百五十億英鎊至二千億英鎊,為其3月開始買進債券以來,增幅最小的一次。
因交易員開始利用美國和歐洲位在歷史低檔的利率借款,部分經濟學家擔心市場已被扭曲,隨各央行撤出緊急紓困政策的速度不一,市場波動可能隨之加大。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