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為應付2030年香港人口暴增至840萬,香港發展局計劃將新界東北大片農田,重新打造成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三個主題不同的全新市鎮,可容納人口超過13萬,預計2019年有首批居民入伙。
前日出爐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二階段諮詢文件,建議將新界東北 805公頃土地改變用途,其中佔地最大的古洞北,會發展為「多元化發展中心」,沿梧桐河的粉嶺北新發展區,以「河畔市鎮」為發展主題,位於坪輋/打鼓嶺的土地,則打造成「優質產業區」。
古洞北提供 2.2萬個公屋及私人住宅單位,及預留土地作商業、科研用途及塱原生態區,整個新市鎮可容納6.5萬人。現時港鐵落馬洲支線上水站至落馬洲終站途經古洞北一段,日後開設古洞北站,住宅集中在港鐵站 500米範圍內,鼓勵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統。
粉嶺北新發展區,有近70公頃土地預留作污水處理廠及港口後勤用途,其餘地作住宅發展,提供 1.75萬個住宅單位及容納 4.8萬人口。
6千人面臨搬遷影響
位於坪輋/打鼓嶺的土地,部份會預留給無污染及以高增值為主的特殊工業,另會提供 6,500個低密度住宅單位,最高樓層限制在 10層,容納 1.8萬人口。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整個新發展區私人土地接近6成,無法分清楚有多少由發展商或村民持有,收地或換地模式仍在構思中。新發展區內現時有 8,000人,當中 6,000人須面臨搬遷影響,包括古洞村 3,600名村民,但政府現階段未考慮賠償或收地方案。當局估計最快 2019年有首批公屋居民率先入伙,雖然隨後才陸續發展區內的社區設施,但居民可透過鄰近粉嶺與上水獲得社區支援。
新界東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政府沒有吸取當年規劃天水圍的教訓,擔心社區設施將會供不應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