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最美莫過我故鄉

——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故鄉

黃芩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曾經這樣描述他的故鄉:「卡爾夫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地方。」

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名言曾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偶然的機會,和幾位朋友來到卡爾夫(Calw),這個座落在德國西南部黑森林深處的小城。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是瑞士籍德國作家,曾獲194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出生於卡爾夫一個牧師家庭裡,自幼在濃重的宗教氣氛中長大。十三歲時他決心當詩人,二十一歲自費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浪漫之歌》,1904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特》問世,轟動了德國。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網上圖片)

黑塞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在藝術上他深受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多採用象徵手法,文筆優美細膩;他的作品在世界上翻譯成了60多種語言,出售了1億多冊。1946年,「由於他的賦予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範例」,赫爾曼·黑塞獲諾貝爾文學獎。

讀過黑塞小說的人到了卡爾夫,可能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黑塞的故居就座落在小城中心的市場廣場上,市政廳的對面,整個廣場和小城內大部份建築保存得非常完好,以黑森林獨特的黑木框架房為主,剛踏上廣場時,會讓人眼前一亮,那些建築的色彩真是讓人耳目一新。這個地區居住的是施瓦本人,在德國以勤儉著稱,他們的名言是:「幹活、再幹活、建房子。」有趣的是,那些房屋的頂樓居然比地基要寬,一層比一層寬。據說當年因為宅基地昂貴,為了少花錢多辦事,像蜜蜂般勤勞的施瓦本人就想出了這種辦法,在有限的地基上擴大建築面積。


越上面越寬的建築(攝影:黃芩/大紀元)


舒伯先生現在是黑塞故居的房主(攝影:黃芩/大紀元)

當我們在黑塞出生故居前逗留時,房主人舒伯先生正扛著梯子從裡面出來,詢問之下,得知這棟房子現在屬於他,作為私人領地不對外開放,我們流露出失望的神情。舒伯先生見狀,又瞭解到朋友們來自遠方,他很好心地請我們進去參觀。故居的地板以木板地為主,舒伯先生指著其中一間的寬大的地板製材說,過去黑森林的木材要比現在的大很多,那時候的樹木也更高大。他還說原來的房東將黑塞出生的房間裡的窗框都重新換過了,讓我們感到惋惜。

告別了舒伯先生,我們又到城裡其它地方轉了轉,小城的人十分友好,見到我們便露出很善良的微笑,這裡遠離大城市的喧鬧,穿梭在佈滿古老的、色彩斑斕的黑森林框架房的街頭,迎面撲來的是黑森林的清新,我們的心情彷彿也被清洗一遍,怪不得黑塞對家鄉感到如此自豪,他曾這樣寫道:「在不萊梅和那不勒斯之間,在維也納和新加坡之間,我見過一些漂亮的城市,座落在海邊的城市,座落在高山上的城市。……但我所見過的最美的城市,是納果爾河畔的卡爾夫,一個小而古老的施瓦本的黑森林小城。」


市場廣場的建築讓人耳目一新(攝影:黃芩/大紀元)


黑塞博物館(攝影:黃芩/大紀元)


市中心教堂(攝影:黃芩/大紀元)


小城座落在山谷中(攝影:黃芩/大紀元)


據說當年放床的地方,黑塞出生在那裏,這張床是後添的。(攝影:黃芩/大紀元)


過去黑森林的樹木都特別大,從地板的寬度可以窺見一斑。(攝影:黃芩/大紀元)


黑塞故居(攝影:黃芩/大紀元)


走出黑森林(攝影:黃芩/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諾貝爾趣味小常識
諾貝爾醫學獎出爐 3人共享
美3科學家 獲諾貝爾醫學獎
胡佳再次入圍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