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綜合編譯)近日在由加州Think India 基金會組織的一個會議上,當介紹關於技術移民的論題中,會議主持人沙丘集團(Sand Hill Group)創始人瑞葛斯維米(Rangaswami )詢問了一個明顯的問題,會議參加者有多少人計劃返回印度?結果超過四分之三的聽眾舉起了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哈佛大學法學院高級研究助理及杜克大學住校學者維韋克‧瓦德瓦 (Vivek Wadhwa)17日在TechCrunch.com發表文章指出,技術移民回流母國,這就是目前美國IT界的現實。硅谷(又譯﹕矽谷)的大量年輕人才(甚至以及一些年長人士)開始在其它國家尋找工作機會,並計劃回國發展。這種情況並不只存在於印度人中。詢問任何在中國開設企業的人士,他們都會告訴你說數萬人已回到了上海、北京等城市。
對硅谷及整個美國來說,這種趨勢並不是良好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現象反映了美國經濟的衰退及學生面臨的困難就業前景。
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技術移民為美國人創造了就業機會並提升了美國的國家競爭力。在最近高科技繁榮時期,超過52%的硅谷新興公司創始人都在國外出生,外國出生的研究人員創造了超過25%的全球專利,發展了大量突破性技術,他們也奠定了硅谷在科技界的領導地位。國外出生的員工組成了美國四分之一的科技和工程勞動人員,以及47%擁有博士學位的科技和工程員工。
今年美國8名諾貝爾學者4人移民
蘇珊‧霍克菲爾德(SUSAN HOCKFIELD )是麻省理工大學校長,她在華爾街日報19日的文章指出,在今年分享諾貝爾化學、物理和醫學獎的9名科學家中,8人為美國公民,這是美國支持開拓性尖端研究的證明。這8人中有4人在國外出生,以大學生或博士後或科學家的身份來到美國。他們來到美國是因為美國有著先進的教育和研究系統,這已成為吸引創意人才的磁石。
在今年美國《技術評論》(Technology Review)雜誌評選的35位青年創新發明者中,僅有6人在美國上過高中,其他人都是外國移民。單就麻省理工學院來說,外國畢業生已創建了2340家美國公司,僱員超過10萬人。
令人驚奇的是,留學生在進入美國時,如告訴移民官他們希望在畢業後以企業家的身份留在美國,他們將被拒絕入境。美國的移民法特別要求留學生在獲得學位後返回祖國,如果他們想回到美國工作,需要再申請簽證。
霍克菲爾德認為,美國需要全新的移民政策,允許有著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位的留學生輕易地成為美國永久居民。
美國需要的不僅是大學生,也需要科技界的博士生,從醫學到科技創新的新進展,創造了新的行業和可持續發展的就業,科技工程的職業適合於可在幾乎所有地方居住的人。
霍克菲爾德指出,為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一部份,必須鼓勵更多美國年輕人從事科技職業,也必須迅速改革移民政策,目前的政策驅離了原本想留下的年輕學者。我們應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感到驕傲,但我們也需要制定政策使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留在美國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