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凸顯自由市場理論失敗

標籤:

【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中央社巴黎12日法新電)專家表示,歐斯特魯姆(Elinor Ostrom)與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共同贏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是適時的選擇,凸顯出純自由市場法則崩解時對濟穩定的渴求。

曾於70年代受教於威廉森的法國INSEAD商學院教授加貝爾(Landis Gabel)說:「今年兩位諾貝爾得主,都長期鑽研以失敗市場概念為出發點的領域。」

他告訴「法新社」,基於去年的金融危機,兩人獲獎「正當其時」。某些傳統派市場經濟理論家,在這一波金融與經濟危機之後,均已被認為不可信。

加貝爾指出,兩位得獎者的研究方法,和基於「完美市場」概念進行論述的傳統、純理論研究都極為不同。

他說,在歐斯特魯姆的專長領域,「(市場的)失敗和公共財(common resource)有關」;至於威廉森則重視「對企業架構可能有影響的缺失」。

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經濟學教授佐納(Klaus Zauner)表示,威廉斯至今才獲獎是遲來的肯定,他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 )理論早已成為全球商學院教材,對經濟學有「革命性影響」。

另一位INSEAD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范山德(Timothyvan Zandt)表示,威廉斯的論點「改變了金融業運作方式」。

另一方面,歐斯特魯姆的研究則彰顯,人類力量─而非市場力量─可以是共享資源爭議的最佳解決方案。

法國農業研究發展國際合作中心(CIRAD)經濟學家安托納(Martine Antona)說:「她是第一位強調公共財管理的學者;公共財不屬於任何人,因此必須共同管理」。

她說,歐斯特魯姆的理論「自人們開始將二氧化碳、生物多樣性歸類為共公財起,逐漸獲得國際注意」。

歐斯特魯姆事實上是少為經濟學家圈子熟知的政治學者,也是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的研究對環境和政治都有深遠影響,佐納將她的研究成果形容為「社會科學的融合」。(譯者:中央社王思捷)

相關新聞
奧利里:美國須「像訓狗一樣」對待中共
CSIA:美國芯片商外包製造可避中國關稅
分析:關稅戰後將是貨幣戰 中共遇外匯安全問題
金價突破3200美元 買還是賣投資者好糾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