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就近日連串升降機事故,電梯業總工會表示,主要原因是電梯公司為減低成本,令工人超負荷工作,無足夠時間詳細檢查升降機,而機電署未能有效監管電梯公司。
工會要求政府立法規定,升降機維修及保養工作要由兩名工人負責,亦要推出升降機技工發牌制度,及規定升降機維修及檢查工作的具體實則。
有30年經驗的資深電梯維修技工阿泉(化名)說,現在所有公司為了減低成本,沒有注重質素,以前是兩個人的保養維修工作,現在都是一個人去做,不單是保養,還要修理,質素自然下降。
低價維修質素難保
阿泉又說,現在很多屋邨的電梯並非由原廠公司保養,因為保養費差很遠,他以富善邨為例,本來每月保養費是6千多元,轉了公司,只需1千多元,不過質素就沒有保證。
他舉例說,維修的用料不好,零件壞了,卻不會有零件更換,而是補補貼貼,或是用不完全合適的替代零件。真的危險怎麼辦?阿泉說,那就索性把電梯停了。
阿泉認為,問題歸根底在於大廈選擇了便宜的維修公司,他說:「一家大廈那麼多業主,只要多付一點點,用原廠保養,安全好多,何樂而不為?」
員工怕被抄不報傷
至於員工在這種情況下,工業安全會不會受影響,阿泉說:「大公司會給很多指引給你,如有工傷向公司申報,公司覺得麻煩,下次裁員可能就會找這些申報工傷的員工,所以好多伙記都驚,寧願有傷都不報。」(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