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2009中國社會第一問題:就業難(1)

【大紀元1月17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週二的直播節目。在2008年12月,中國的中科院發表了一份《社會藍皮書》,在這個藍皮書裡面提出了中國幾個最重要的問題,對社會上做了普遍的調查,那麼反映出來最迫在眉睫的就是失業、就業的問題。

下載收看

同時也有社會學家講2009年中國最大的社會問題將會是失業問題,我們利用今天一個小時的節目和各位觀眾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中國目前除了大學生以外,還有社會上普遍的失業、就業問題到底有多麼嚴重?是哪些因素造成這個問題?我們也希望各位觀眾和我們一起互動。

首先為各位介紹一下我們現場的兩位特別來賓,第一位是杰森博士,杰森您好。第二位是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陳志飛教授,陳教授您好。

主持人:首先我們想談一下,在這個《社會藍皮書》裡面,它主要是講到了大學生一畢業以後就面臨失業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請杰森博士跟我們談一下,目前在中國大陸上,您所曉得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個問題,還有社會上普遍的…像很多農民工失業的問題等等,請您跟大家稍微描述一下。

杰森:我首先說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中國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在2004、05年已露出端倪,然後在2006年的時候,就成為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了。

中共自己的研究是這樣說的,2006年畢業的,到2007年它再去調查的時候,發現還有20%的人找不到工作,這比例已經很大了,20%的大學生一年都找不到工作。等到2007年畢業的,到2008年,這個數字已經不存在了,已經不知道了。中共有一篇文章間接估算,說非失業人口大概是90%,當然這個數字我有點懷疑,因為2008年的經濟比2007年差的很遠。所以2007年如果只有80%非失業率的話,2008年絕對不會是90%。

那麼到了今年,中共自己都非常害怕這個事,溫家寶到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直接跟學生說,今年我們最頭疼的兩件事:一個是農民工返鄉,農民工沒工作;再一個就是大學生沒工作。

09年將是中國大學生畢業最多的一年,650萬大學生將進入市場,而中共自己說,估計明年09年大概有8%的GDP增漲速度。它說一個百分點能解決100萬就業,這8、9個百分點,就解決800萬,而650萬歸大學生的。而事實上他是這麼給大學生許的願,他說我把大學生的就業放在第一位。

事實上情況是怎麼樣?第一、今年大學生的就業,我感覺如果能達到60%,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可能一年有40%大學生會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我關注的還不光是大學生,大學生只占當年就業人口的1/4,每年從城市進入就業市場的有2,400萬人,大學生只有六百多萬,只占1/4。而每年從農村撫育出來的年輕人,成長起來變成了勞動力,又需要進入城市的也有1,200萬,所以中國真正面臨的,一年要解決的就業人口是3,600萬。

但是按中共的說法,它明年可能可以解決800萬,這就是中共巨大的問題,事實上這還不包括現在在工作的、倒閉的、返鄉的。現在快過年了,大家可能把這個問題壓制住了,那過完年之後,那些農民還能在家裡待嗎?再返城裡頭的話,這會有多少人?所以說今年如果中國真的有什麼問題,第一大問題就是就業問題。

主持人:好,那麼陳教授我想請問您,在上次您的節目裡面,您也提到了農民工返鄉問題是個很大的社會問題,那麼您是不是可以跟大家描述一下?農民工返鄉,我們曉得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所以回去了,請您把這個情況跟大家介紹一下。

陳志飛: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非常嚴重的。最近因為過節,跟我幾個在國內開店設廠的朋友都談到這個問題,他們也很擔憂。有的朋友他們家鄉是西南一個省,就200萬人的縣,50萬人都在外面打工,現在都回去了,但50萬人只有一半回到家裡,另外那一半就在成都,成都是離他們比較近的一個大都市,在那邊轉。另外我的一個朋友在國內山東膠西開廠,他說周圍農民工非常多,造成了治安情況的惡化,他會計的錢包被農民工在車上給偷掉,這也是中共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那麼據官方統計還有些專家的核實,可能今年就有高達1千萬的農民工失去了工作,尤其沿海企業紛紛倒閉,就整個造成了這個狀況,這讓大家對中國經濟非常擔憂,尤其是對中國引以為豪的,能夠抵抗全球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的這個說法,都持懷疑態度。

主持人:是的。那麼各位觀眾朋友,我們今天是熱線直播節目,我跟各位講一下我們的熱線電話,北美的電話是646-519-2879,中國大陸的免費電話是400-708-7995,撥通了以後再撥899-116-0297,您也可以使用Skype:RDHD2008和我們一起做語言或是文字上的互動。希望各位觀眾朋友能夠打電話進來,告訴我們您所曉得的中國大陸的失業問題,不限於大學生,包括社會上的種種問題。

那麼,另外我想請問一下杰森博士,我們剛剛提到,中國GDP的成長率是相當高的,在全世界來講可以算是最好的。那麼在這種條件之下,為什麼它的失業問題會這麼嚴重?而且您剛剛講說,從2004年以來它已逐漸的嚴重起來。

杰森:事實上很多學者都對這個做了一些分析,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數據就是,中國的GDP一直很高,比如07年到08年就是11%,全世界是第一的。但是這個數字本身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也就是國際概念的GDP。中共的GDP,更大性質是體現在固定資產開發再投資過程的GDP,它事實上是靠錢和鋼筋水泥堆積起來的,這個GDP不是個優化的GDP,它這個GDP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不能創造高質量工作的GDP。

換句話說,目前高GDP和低就業或者低質量的就業之間的差距是中國整個產業結構造成的,而當然中國這個產業界結構,事實上也就是我們在電視台裡頭反覆談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共的經濟不可持續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因為它不可能通過一個高質量的就業來惠及百姓。

主持人:很多人提到,包括很多官方的說法,還有我們看到一些網路上談到的,說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生失業、找不到工作是因為這幾年來受教育的大學生增加了,增加了很多大學生的名額,等於教育方面做得不錯,所以畢業人數多了,導致相對來講就業比較困難。陳教授,對於這個說法,您覺得是這個樣子嗎?

陳志飛:我覺得不是這樣子。當然,現在大家…包括中共官方在分析中國現狀的時候,常引用一些比較技術性的詞語,比如說產業結構啊,還有國內一些比如郎咸平教授提出來什麼物流鏈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跟西方很接軌,也很科學、很技術化。實際上,他都是在敷衍了事,沒有抓住事情,我大膽的說一句吧!沒有抓住事情的根本。

因為中國的經濟這麼高速發展,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卻找不到工作,這是很反常的。這不光是一個產業結構的問題,這說明它經濟的實質,包括它的每一筆交易都存在根本性的問題。總而言之,中國的經濟缺乏創新、缺乏企業家精神。

大體來說,從它的架構,從它的法律和各方面的保證來說,它不鼓勵個人進行投資、進行創新,從而承擔風險來發展新的產品。因為如果沒有創新的話,就沒有高科技,那大學生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所以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美國,這麼多年出了一個比爾蓋茲,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我想過去和比爾蓋茲同年代的,出30個比爾蓋茲可能也不成問題,咱們就說有10個比爾蓋茲好了,那為什麼沒有一個呢?你想有一個微軟的話,能解決多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能創造出多少高精尖的產品?

但是我覺得如果所有條件都一樣的話,在中國如果有個比爾蓋茲的話,他如果要達到美國比爾蓋茲的影響力的話,或者是達到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那樣的影響力的話,這個人不但要有比爾蓋茲的才幹,他必須還要有關係,必須有非常網絡的社會關係。也就是說要給每一筆中國的交易,就像我剛才說的,給這整個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

即便我是比爾蓋茲,我有企業家的精神,即便我很聰明,但我不願走這條路,我不願從哈佛輟學去走比爾蓋茲這條創新的路,因為我覺得這樣與我沒有關係的話,最後我可能只能是死路一條,我還不如入圍去考國家公務員也好,做別的事情也好。這樣的話,這樣一個比爾蓋茲的才智就給喪失掉了,不但他喪失掉了,千百萬的大學生工作也就沒了。

杰森:對,中國目前高GDP,11%的GDP還解決不了中國幾百萬個大學生的就業,這實際上是個玩笑、是個玩笑。事實上我們知道,中國的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倍,而中國的GDP發展速度是美國的……比如說最好時期,我們知道網絡泡沫的時候,98年、99年那個時候,GDP也就是4%,那現在的GDP也就是4倍。

美國每年也畢業了500萬的大學生,跟中國大學生數目一樣,但是中國的大學生,我們知道,前一段時間,山東濟南一個收銀員的位子有一千多個人去搶,甚至很多地方賣豬肉的要碩士,而且是很多人去搶這個位子。

你就可以看到,為什麼美國可以以4%的GDP的速度去用這麼大量的大學生,它能消化這樣的一個就業問題,使得大學生至少能自食其力,不管對口不對口,至少能養活自己。而中國大學生連養活自己都達不到,而且這還只是中國象牙塔中1/4的人,還不包括高中畢業生那樣巨大的人群。歸根結柢,事實上是看整個的社會真正的經濟活力有多大。

陳志飛:我要補充一點,其實美國能夠保持這麼高的就業率比中國要難,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的資金市場也好,還有它的人才市場也好,它是全球性質的。比如一個高科技公司,它是向全球招收人才的,像我和杰森在美國都有工作,原來我們也不是美國人。那在中國的就業市場,其實它還是國內的,還是地方性的,所以它並沒有受到全球競爭的壓力。在美國要面臨全球人才競爭的壓力情況底下,美國人還能保持大學畢業生的高就業率,相對來說,說明中國更有問題。

主持人:我從網路上看到一個節目,它也在評論中國產業結構問題。比如它講到美國這種大型的企業裡面很會做行銷或策略的規劃,它把整個產業鏈裡面屬於勞力的那一部分丟到中國去,中國等於是完全注重在生產方面,生產完了以後,這些經濟可以被剝削的都跑到美國來了。

杰森:你說的是郎咸平談的「六加一」的理論。

陳志飛:其實我覺得這沒有什麼道理,因為從國際貿易理論來說,每個國家都要發揮它自己比較優勢的部分(comparative advantage),走條路的人,不光是中國,日本、韓國都是這麼過來的。美國不生產鋼鐵,日本生產;日本不生產了,南韓生產;美國不造船,日本造船;現在又是美國不造車了,可能別的國家會造。所以一代一代替代,這個沒有什麼稀奇的。

說遠一點,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時候,我覺得那一套東西也是完美無缺,雖然用駱駝、用馬來運,但是從郎咸平那幾個要素:從產品設計、製造、開發,到行銷,到生產,整個中國的那套制度,在那麼原始的情況下,不是也完成的很好嗎?所以我所說最根本的問題,不是體制的問題,而是最後創新的產品你達不到。

杰森:對,其實我也不完全同意他的說法,他是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經濟學概念,去涵蓋一個巨大複雜的社會問題,事實上完全有點小兒科的去解釋這個問題。當然這個社會創新是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沒出微軟?為什麼沒出GOOGLE?這是一個問題,這社會有沒有給予大學生足夠去開發、去創新自己,給自己創業的機會?

但另外一方面,我們知道創業除了思想,社會還要給他自由的環境,不要以「權利尋租」,你必需跟權利掛勾才能有這樣的前途,社會本身不要有這樣一個畸型的狀態。

另外還有資金,資金在中國創業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們知道,你要去問中國的中小型企業領頭的,最困難的是啥?資金問題。很多中小型企業說我們發展不了就是資金問題。我們也知道任何一個國家,中小型企業解決了絕大部分就業的問題,所以說中國的就業瓶頸在中小型企業,它不能再發展。

而中小企業的資金跑哪兒去了?第一、中共整個銀行系統,官辦的銀行系統使得整個金融機構非常僵化,沒有一個風險評估系統,也沒有一個保證銀行能錢生錢的機制。第二個重要因素,中共這個體制,從中國社會抽錢抽得太厲害。我們一再說一個數據,在過去的3年裡頭,中共GDP是世界第一,百分之十幾在發展,而中國的財政收入增漲速度一直是GDP發展速度的3倍,百分之三十幾在增漲。

換句話說,中共社會造出很多富裕的錢,這個錢如果拿一塊錢給一個企業家,他明天會生兩塊錢,他生兩塊錢他可以僱一個人,錢生錢可以僱人。但中共怎麼辦,它把你富裕的錢拿來被它的系統消化,被它系統貪汙了,貪汙的錢事實上是可以產生就業的一個資金鏈,一個可投入的錢,被它這個政府消耗後,資金就消失掉了。

所以說中國社會確有缺少創新的問題,但是中共這個官僚體制、貪婪的制度、社會財富的體制本身也使得中國中小型企業難以發展,最後就業難以解決。

主持人:另外又有人講,在之前,我們曉得中共政府放進了4萬億的救市方案,那麼這4萬億救市方案,是不是會對中國的失業問題,普遍的就業問題提供很大的一條生路和轉機?

陳志飛:其實我們已經談過了好像不只一次了,我不知道為什麼4萬億會炒得沸沸揚揚?在4萬億方案出來當天我們就做節目了,而且我當時引用了金融時報一些行家的話來分析,其實4萬億真正政府出資,真正能兌現的只有1/3。可能是西方在經濟危機下,喜歡畫餅充飢吧,大家都在炒4萬億。

其實從後面的情況來看,大家都知道那筆錢不見得在那兒,而且中共錢包也是捂得很緊,因為它在4萬億計畫當中,強調的要搞南水北調工程,最後在不久之後它也擱置了,說明它自己的財政情況實際上也是很緊張的。再加上它2萬億的外匯儲備其實1萬億被美金的投資套牢了,所以實際上它的財政狀況不可能是非常健康的。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2009中國社會第一問題:就業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2009年個人理財攻略
【熱點互動】話談「人肉搜索」
恐怖! 看黃色錄像的果報!!!
【熱點互動】中國歷史發展進程新解(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