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2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張沛元/綜合11日外電報導〕針對喧嚷多日的天然氣爭議,俄羅斯與烏克蘭11日在烏國首都基輔,簽署一份同意國際天然氣監督人員進駐的協議,歐洲聯盟(EU )各國的天然氣危機可望就此畫下句點,估計俄國的天然氣最快13日就能輸抵歐洲。不過,由於莫斯科與基輔當局的天然氣爭議仍未解決,俄國並未恢復對烏克蘭供應天然氣。
在歐盟輪值主席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的居中斡旋下,俄、烏兩國終於同意簽署派駐國際稽查人員的協議。根據協議內容,歐盟、烏克蘭和俄羅斯三方各提供二十五名專家,以便「根據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領土上的平等原則」,對於取道烏克蘭輸往歐洲的俄國天然氣,在俄、烏兩國境內共五處地點「執行查核」。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發表聲明表示,該公司正等候接收上述協議的傳真副本,然後便會讓監督人員展開監督工作;待監督人員進駐,天然氣就會恢復供應。由於加壓天然氣輸送管需要一定時間,歐洲消費者可能得再等三十六小時才有天然氣可用。
不過,這份協議恢復的天然氣供應,僅限俄羅斯取道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天然氣;至於俄羅斯供給烏克蘭的天然氣,由於雙方尚未就天然氣補貼爭議達成共識,莫斯科將不會恢復對烏克蘭供氣。烏克蘭宣稱其天然氣儲備量足以用到冬季結束,但供氣對象僅限於工業用戶。
俄羅斯總理普京稍早表示,對歐盟各國的天然氣供應將在監督任務開始後「立即」恢復,但他也警告烏克蘭,莫斯科當局「不會容忍盜用」天然氣的行為。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說,天然氣輸送監督人員將在「數小時內」完成部署。
俄羅斯商人報預測,歐洲斷氣威脅解除後,歐盟各國日後可能會攜手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意味歐洲可能會重拾核能發電風,以及轉向北非與中亞國家購買天然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