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夢涵印尼報導)對印尼華裔族群實施國籍證一事,早在印尼解放前已存在,一直到印尼建國時期迄今,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很多爭議,國籍證在它的執行過程,因為有偏見和歧視的內涵,成為族群睦鄰生活的最大障礙。政府和(華裔)公民各有自己認為合理的見解和詮釋。遺憾的是,廣大華裔族群特別是年青一代,因為不瞭解國籍證的起源背景歷史和演變過程,加上有關當局機構對此的輔導工作沒有普及化,欠缺的資訊造成意識型態上的不和諧。這種情況被一些不法份子加以利用,成為壓榨對方的強制理由,嚴重情況必須加以糾正,不給惡劣的作法有機可乘,從而達到真正族群睦鄰的大環境。
這是2008年9月22日在國際研究策略中心CSIS舉辦「在國籍證掌控中的(印尼)華裔」新書發佈會上,代表部份來賓的心聲。有三位主講人借新書的內容來開展一場專題討論,他們是:國際研究策略中心創辦人哈利‧詹‧希拉拉喜律師Harry Tjan Silalahi,印尼主流媒體日報羅盤報副總編輯特利亞思‧坤查約諾,和「印尼國籍高等院校」尹特拉第‧庫蘇瑪律師,兩位作者華佑‧厄奉第和帕拉思提亞基。
支持書出版是力挺正義
牧約諾代表出版社說,通常類似書籍銷路不是很好,銷售部和他經過一番唇舌戰後才決定出版此書。牧約諾的看法,這書中的資訊或許是華裔所需知道的,對一些人有實際的效益。
作者華佑‧厄奉第是華人後裔,他說自己對國籍證問題至少跟了八年,國籍證在它曲折迷離的過程,一直存在極大爭議,身為一位華裔,只想說一句公道話盡一份力。
三位主講人各自講述對國籍證的看法和理解,各帶自己的歷史背景所產生的想法。
「印尼國籍高等院校」尹特拉第‧庫蘇瑪律師和國際研究策略中心創辦人哈利‧詹‧希拉拉喜律師,兩位高齡是歷經幾個朝代的知識份子,從建國不久,他們與朝廷(政府)一直保持密切關係,參與建立治國制度。
國際研究策略中心創辦人哈利‧詹‧希拉拉喜說,建國時期,確實有數位華人參與制定國家憲法,但是到最後,這些華人自始至終都不是印尼公民,沒有一個華人願意做印尼公民,這是歷史事實。國籍證其實在全世界都有,只因為印尼在執行當中有偏袒做法之嫌,造成華人族群在申請證件很大困擾,華人甚至被當成壓榨目標的一條肥牛。土生土長的華人後裔豈止上千萬,更多的華人將生生世世居住印尼,有能力(出)「走」的華裔占極少數,這群人相當龐大,恰恰多般是中下階層,他們因無奈而成為針對性的目標,這樣的事不應該讓它繼續存在。華裔族群對國家的捐獻應該被肯定,他們有權被視為與其他族群同等看待,而不是成為二等公民。
國籍證的歧視性起源
「印尼國籍高等院校」尹特拉第‧庫蘇瑪律師說,國籍證的歧視性產生,必須追溯到50幾年前,從它的背景,很明顯的與中共頭目毛澤東有直接關係。這是毛身為黨最高書記對外的統戰政策,他說,中國海外的所有華人都是中國人,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舉辦的亞非會議向我國政府提出雙重國籍,這為日後種下了禍根。尹特拉第半開玩笑說,要怪罪就去問毛(澤東)吧!
國籍證在1999年正式廢除,實際上它仍然起作用,當局部長沒有採取行動,被認為「默認」和「知法犯法」。
有來賓認為,國籍證的歧視性質是因為中共侵略性的統戰政策所造成的,印尼華裔是直接受害者。大紀元2004年出版一本曠世傑作「九評共產黨」,詳細闡述共產主義在全世界的起源、發展,直到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近一世紀的歷程,如能仔細、用心,拋棄一切偏見,平和心態的讀,也許會發現,很多與華人有關的問題和癥結及答案就在裡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