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2008年9月15日華盛頓報導)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星期一發佈各自的對華政策,就下一屆美國政府對中國政治、經濟、貿易、貨幣、安全、環境等一系列領域,以及美中之間的合作與問題分別闡述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星期一分別通過中國美國商會發表中國政策聲明。兩人分別表示,下一屆美國總統將在亞太地區面對一系列挑戰,挑戰之一就是如何正確處理美中關係。
*肯定中國經濟巨大進展*
麥凱恩和奧巴馬參議員在各自的對華政策闡述中首先都肯定了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取得的巨大進展,數億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奧巴馬說,如果中國希望繼續保持穩定的經濟發展,就必須採取行動,保護環境、推動國內消費、改善社會保障制度、鼓勵技術創新等。奧巴馬表示,支持台海兩岸互建信任的舉措,並說美中在北韓去核問題上的合作表明雙方可以展開建設性合作。
奧巴馬認為,兩國之間的關鍵性問題是貿易、貨幣、氣候變化和包括反恐、核擴散、傳染病與人道災難在內的安全問題。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表示,中國日益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賦予了中國在全球政治中擔當起利益攸關者的義務,美中並非注定是對手,有很多共同的利益,這為氣候變化、貿易、核不擴散等問題的合作奠定了基礎。但是他說,中國某些經濟行為、軍事現代化、缺乏政治自由,跟蘇丹、緬甸政權的密切關係,無益於中國崛起所依賴的國際體系。
麥凱恩說,中國需要承擔的義務包括執行國際貿易規則、保護知識產權、降低製造業關稅和貨幣向市場化過渡。
*美中關係形成相互依賴基本格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學院的黃靖教授注意到,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侯選人在發表其對華政策時跟以前歷屆總統競選時的情形大相逕庭。奧巴馬和麥凱恩都沒有像里根、克林頓或者布什那樣,發表強硬的對華政策,然後在進入白宮後逐漸緩和對華立場。
黃靖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並不表明兩位候選人對中國更加友好,而是因為過去10多年來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美中關係已經形成了鞏固的基本格局:“中美經濟的互相依賴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如果中國經濟出了大問題,美國就要受到很大的損失,同樣現在美國經濟出了大問題,中國也跟著受到很大損失。儘管有很多摩擦,但是因為誰也離不開誰,最終導致合作和妥協。
“在政治和外交領域,由於這種互相依賴越來越強,使得中美關係完全超出了雙邊的關係,中美之間任何問題都有全球意義,比如說,貿易問題、能源問題、貨幣問題、安全問題,並且任何一個捲入中美兩國的問題也有全球意義,比如說北朝鮮的核武器問題、伊朗的核武器核問題等。”
黃靖教授認為,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中國政策看上去差別不大,他認為這跟美國對華政策的總趨勢是一致的。黃靖說,在很大程度上,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中國政策是講給北京政府聽的:“中國實際上對美國總統大選是非常非常關切的,作為一個興起的大國,並且特別在亞太地區很有影響的大國,中國的關切確實是兩位候選人在外交事務當中都要考慮到的一個重點。所以,他們通過這個渠道向中國表明自己的中國政策也是正常的。”
香港科技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崔大偉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雖然關注美國總統大選,但卻儘量避免涉身其中。可是中國卻不可避免地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一個議題。
他說:“美國對華政策因為工作機會問題變得更加重要。在賓州、俄亥俄州和密西根這些選舉關鍵大州的選民感到,因為中國,他們正在失去工作,中國因此成為一個重要的競選議題。美國的選民會為他們的工作機會投票,但卻不會為中國是否是戰略競爭對手,為中國軍事是否現代化而投票。”
崔大偉教授說,美國的兩位總統候選人通過中國美國商會來發表各自的中國政策聲明,說明了美中經濟與貿易關係在競選中的重要性。他認為,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中國政策實際上是講給所有跟美中貿易相關的從業人士聽的,是講給大量需要工作,擔心失去工作的美國選民聽的。
關鍵詞:美國大選,總統選舉,民主黨,共和黨,奧巴馬,麥凱恩,美中關係,經貿關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