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3日訊】現在,「結石嬰兒」已出現於甘肅、江蘇、陝西、山東、安徽等諸多省份,種種情形顯示,像當年安徽阜陽的大頭娃娃事件那樣,這很可能是一起由奶粉導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事件焦點三鹿集團也已做出回應,強調三鹿是奶粉行業品牌產品,嚴格按照國家標准生產,產品質量合格,并表示已將產品封樣送交檢驗,江蘇、甘肅衛生廳檢驗報告顯示三鹿奶粉完全符合國家標準。但是,江蘇省衛生廳沒有給任何單位出具過檢驗報告,甘肅省衛生監督機構對此也未給予確認。衛生部也表態說,高度懷疑三鹿嬰幼兒奶粉受到污染。(9月11日新華網)
「結石嬰兒」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錐心的疼痛,屬於那些幼小的嬰兒,屬於背後每個傷心家庭,也屬於整個社會。從事件曝光那一刻起,叩問政府為何沒有及時提供預警,籲請政府以信息公開說明問題真相的聲音,就已成為洶洶民意。然而,到現在為止,公眾依然沒有看到政府做出權威與公信的危機公關,猜疑與恐懼依然在蔓延與輻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遺憾。
但是,政府無作為時,三鹿集團卻先進行了企業的危機公關,他們不承認自己公司生產的奶粉是有問題的,并且還推出「權威質檢部門」來試圖抵擋輿論矛頭。這種企業出於「救市」考慮的公關,根本不具備足夠的科學性與說服力。畢竟,「結石嬰兒」已出現在全國多個省份,僅僅在相對單一的地區取樣調查,本身就不具備樣本價值。更何況,隨後的相關消息表明,三鹿奶粉也只是在自說自話,根本是無法「自證清白」的,因為其現已承認有污染,部份召回產品。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衛生部門對此事件要麼顧左右而言他,要麼表示正在質檢調查之中。而相關醫療機構又只能給出「不排除與奶粉有直接的關係」這樣的模糊回答,加上三鹿奶粉忙不迭地在自證清白,這一切,都讓這起「結石嬰兒」事件的答案在風中飄揚,但沒有誰知道風在往哪個方向吹。於是,公眾視線變得更加紊亂,巨大懸疑不斷孕育,那些在超市裡購買奶粉的媽媽越發不能做出理性的甄別與判斷。
對於這起波及到全國數個省份的公共安全事件,紛紛揚揚的聲音,以及一些相關部門的姿態,給人的感覺,或像是在保護品牌,或是像在規避責任,甚至有的像是秘而不宣。如此亂象,從某種意義上正意味著,商業道德缺乏、公共良心泯滅以及政府責任的缺失。連嬰兒的生命與健康都可以漠視,如此殘忍只會極大蠶食社會的信任危機。
能夠走出諸多利益糾葛,對涉及諸多省份的公共安全事件進行全面調查的,顯然需要衛生部與質檢總局等國家權威部門及時介入。如果不能迅速出具獨立權威賦有公信的調查結果,消費者在選擇奶粉時就會更加迷亂,市場上的一些無辜的奶粉品牌也會遭遇到捆綁與牽連。在信息公開問題上,既往的教訓,特別是當年的非典事件與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都說明,遲來的信息公開可能帶來更為複雜的危害與災難。同樣,對於「結石嬰兒」事件,相關管理部門與質檢部門,也必須迅速提供真正具有權威與公信的說法,來履行政府「守夜人」的責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