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三日電)台灣台東縣知本溪成群的日本禿頭鯊幼魚,溯溪回到「媽媽的故鄉」;不過,攔砂壩阻斷歸鄉路,這群小魚一次又一次想躍過三四公尺高的攔砂壩,均告失敗,只好攀岩繞過攔砂壩,岩石上成千上萬的禿頭鯊頂著烈日蠕動,壯觀的生態奇觀,讓人看了心酸。
前幾天西部豪大雨,部分雨水落在中央山脈東邊,導致台東大武沿線的溪水渾濁,加上暴漲的溪水適中,出海口出現大量的日本禿頭鯊幼苗,這些幼魚急著在溪水未退之前溯溪回到上游。
成千上萬的禿頭鯊沿著知本溪,趕著回到「媽媽的故鄉」,但是中途受阻,靠近溫泉區附近的知本溪設置了四個攔砂壩,僅有一公分長的禿頭鯊幼苗,奮力躍起,但是躍起的高度僅離水面二、三十公分,根本無法越過三、四公尺高的攔砂壩,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遭到無情的急流沖刷而下。
這群幼苗,最後選擇繞過攔砂壩方式前進,離開水面,靠著腹部的小小吸盤,附著在岩石上,再藉著身軀扭動緩緩前進,稍不小心,就會被濺高的水花沖落,一切又回到原點,再次慢慢攀岩。
成群的小魚,就像「螞蟻雄兵」一樣,覆蓋在岩石上,靠著彼此蠕動前進,必須花費二三小時才能越過攔砂壩。過程中,除了被浪花再次沖落水外,還會遇到「守株待兔」的毛蟹捕食,不到千分之一的幼苗能順利越過攔砂壩,不過也只能前進至第二個攔砂壩,第三個攔砂壩幾乎沒有岩石可攀岩。
禿頭鯊幼苗攀岩的壯觀場面,雖然是罕見的生態奇觀,不過千辛萬苦的歸鄉路,讓人看了心酸。
日本禿頭鯊,頭大略圓所以又稱和尚魚,屬於洄游型淡水魚,成魚在河川底部乾淨的石頭底下挖洞產卵,這些卵會隨著暴漲溪水流到海邊孵化,在海邊豐富的浮游生物環境中,渡過半年左右的浮游時期,然後趁著潮水高漲的時候溯河回到溪流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