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獅潭.仙山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28
標籤:

仙山,舊稱「紅毛館山」,位於苗栗獅潭鄉與南庄鄉的交界處,毗鄰南庄鄉蓬萊村,蓬萊村舊稱「紅毛館」,相傳早期荷蘭人曾在此地設館,因而得名。

日據時代,紅毛館山半山腰發現一處山泉,相傳泉水可以治病,因此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取水治病,於是建廟「靈洞宮」加以祀奉,稱山泉稱為仙水,紅毛館山因此被稱為「仙山」。仙山,為苗栗名山,名列台灣小百岳。

靈洞宮現址位於仙山半山腰,經過歷年擴建,廟宇華麗,香火鼎盛。廟宇附近已形成市集,成為獅潭、南庄之間124縣道途中一處知名的觀光景點。

仙山登山口位於靈洞宮旁,循著寬大的石階路上行,步道一分為二,右往「水仙亭」,左往「協靈宮」(九天玄女廟),取左行;步道隨即又一分為二,直行的石階路為主步道,通往「協靈宮」,左側另有一條小步道,入口處綁著不少登山條。兩條步道都可爬向仙山,遊客多走主步道,左側的小路才是登山客所走的傳統路線。


「望陽台」六角亭


進入左側小徑,一小段平緩步道繞經靈洞宮的後方,不久石階路轉為陡上,爬向稜線。小徑穿過雅致清幽的樹林,有零星的柳杉生長其間。

約七、八分鐘,突遇聳矗的巨石阻擋去路,迎面的岩石,有刻字「仙洞門」,卻不見門路,正猜疑如何攀越這陡峭的巨岩,趨近時才瞥見岩石側間有一僅容身而過的狹洞,穿過狹洞,即有小徑可繞攀至巨岩之上。

續循稜前行,沿途有錯落的岩石,山徑轉趨平緩,沿途出現更多的柳杉林。走在林間,吹來陣陣清涼的山風,宛若仙風,清涼怡人。不久,抵達一座六角形的「望陽台」木亭,亭前有右兩條叉路,都可通往協靈宮。

過望陽台,便是精彩刺激的攀岩路,一路都是陡峭的山壁,石塊、樹根盤纏,雖然陡峭,但不難找到落腳點,又有繩索可攀扶,手腳並用,攀爬不會太難。通過陡峭路段,爬至上方,路徑變為平緩,覆滿落葉,踏踩鬆軟舒適,林間氣氛佳。


仙山山頂眺望「神仙縱走」稜線


不久,又遇一陡峭岩壁,即是最後的攻頂,岩塊裸露,落腳點較難,旁邊則有小徑可腰繞,從另一側登頂。謹慎拉繩踏踩,順利攀登而上,登上了仙山。仙山主峰為狹小突出的裸岩,登頂的視野突然奔放起來,前方綿延的山巒延伸往南庄、三灣,即是著名的「神仙縱走」,路程約八小時,是山界熱門的一條登山路線。

仙山,原本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基石,但已遺失。

從仙山山頂可循原路折返回望陽台,再從協靈宮下山,返回靈洞宮,算是小O形路線;也可以續行,接「八仙古道」,出124縣道,再走公路繞回靈洞宮,算是大O形路線。走小O形路線,可至協靈宮的「仙水亭」去飲用仙水,走大O形路線,則路線內容較豐富變化。我選大O形路線。

於是繼續前行,由仙山陡下,抵達往「神桌山」的叉路,取左為「神仙縱走」;取右行則進入「八仙古道」。所謂「神仙縱走」是指「神桌山」與「仙山」之間的稜線縱走;「八仙古道」則是則南庄鄉蓬萊村「八卦力部落」與獅潭「仙山」之間的古道。南庄、獅潭一帶是原住民賽夏族的傳統居地,目前獅潭鄉以漢人為主,南庄的八卦力則仍保有賽夏族的部落特色。


八仙古道途中經過柳杉林


這處叉路口並無正式的路標,僅樹幹有登山團體釘著簡易的路線圖,又已毀損大半,須謹慎以免誤入神仙縱走路線。取右叉路,進入八仙古道。循著稜線下坡,僅有一小段路徑較多雜草,但路跡清晰,一路快步前行,約20幾分鐘,山徑陡下,路跡愈來愈模糊,最後竟然找不到路跡,附近也不見登山條。這時才懷疑可能走錯了路。

只好循路爬回,約十二、三分鐘,遇見明顯的叉路,叉路口有一「山」字水泥柱,這條叉路才是正路。剛才從仙山走過來,視線有死角,行進太快,竟然沒注意到右側有條叉路小徑,一路向前,走往冷門的四十二分山。而叉路口也無路標,僅有樹幹上的小釘牌而已,不容易注意到。幸好及時回頭,這一去一回,浪費20分鐘路程而已。

進入八仙古道的正路,路況明顯好多了。山徑循著稜線下行,沿途有大片的柳杉林,山徑多枯葉,踏踩時沙沙作響,景美境幽。古道的末段則穿過桂竹林。下行約30分鐘,即抵達八仙古道出口,接124縣道41.7K處。再取右行,沿著公路上行,不久即抵達南庄鄉與獅潭鄉的交界,公路轉為下坡路,約15分鐘,返抵靈洞宮。

旅遊日期:2007.05.28 (寫於2007.06.06)

【路程時間記錄】
靈洞宮—50分鐘—仙山—60分鐘—124縣道41.7K—15分鐘—靈洞宮

◎路況評價:【靈雲洞至望陽台】:●   【望陽台至仙山】:●●

(佳)●—●●— ●—●●— ●(不佳)

◎我的交通路線:

從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接124縣道,至珊珠湖轉台三線南下,經過三灣,抵達獅潭;然後由獅潭走124(甲)縣道,至43K的靈洞宮。

◎注意或建議事項:

仙山攻頂的陡峭山壁,幼童不宜攀爬。由仙山走八仙古道往124縣道,路跡大致清跡,但叉路口無正式路標導引,須注意方向,勿誤入神仙縱走路線或誤走往四十二分山,以免發生危險。  


行旅圖


——本文轉載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idv.tw/@


石階小徑爬往仙山。


山徑繞上稜線。


走在稜線柳杉林,山風陣陣清涼。


仙山頂,為突出的裸岩,展望極佳。


八仙古道,進入桂竹林


八仙古道,進入桂竹林


八仙古道,出口接124縣道41.7K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基隆市.石獅山
宜蘭頭城.草嶺古道.灣坑頭山
加衛生部斥資3000萬改善健康科研
台北雙溪.瑞芳.燦光寮山.半平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