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安培報導)這幾天,中國各地民眾紛紛向5月12號大地震遇難者表達沉痛的哀悼之情,各地報紙也好像帶上了黑紗,以不同形式的版面對全國哀悼日進行報導。
《揚子晚報》由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主辦,5月19號該報頭版版面是一個白色的大字「哀」字襯托在黑色的背景上,下面附國務院有關哀悼日的公告。江蘇另一家報紙《現代快報》頭版版面則是一個白色「悼」字,上面一行文字說明是「向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致哀」。
分析人士注意到,對於重大事件的報導,中國一向要求各地報紙以黨報《人民日報》版面模式為準,而《人民日報》是事先經過中宣部審核過的,這次中國報紙有關哀悼日的報導呈現出少有的多樣性。原《中國海洋報》資深記者昝愛宗先生說—
昝愛宗:「我認為有突破,因為國難當頭。宣傳部門的政策下面不是太積極地執行。因為大家都知道第一重要的是反映災情,第二個是反映哀思。要是這不能登、那不能登,就像十七大的時候,全國報紙幾乎都是《人民日報》。鄧小平去世的時候,這些報紙都是一模一樣的。災難來的特別快,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變化。18號晚上7點鐘的新聞聯播都播出來了,要進行哀悼日。新聞聯播一完,各個報紙都會採取措施,因為那時候《人民日報》也正在排版,沒有那麼快。」
在對5月19號哀悼日的報導上,除了《揚子晚報》和《現代快報》以外,《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和《新京報》等多家媒體都沒有參照《人民日報》的版面模式。昝愛宗先生說,中國媒體有關整體地震救災情況的報導也有所突破—
昝愛宗:「這個災難太大了,各個報紙也都有自己的風格,也都有自己的人才,他們會利用機會有所突破。很多記者都跑到四川災區去了,不像西藏事件一般記者不讓去。但這個事情儘管有宣傳部門說不得擅自去,但很多外國媒體都根據自己的需要跑去了。他們發自己的報導,因為新華社的報導不一定是針對某一個省。」
現在美國的時事評論人士沈舟先生也注意到中國媒體的這種變化—
沈舟:「中國大陸的媒體我是在網絡上看到一些。新浪網所有的字體都是黑色的和灰色的。這種做法跟以前比,像跟76年的唐山大地震比,對這個事情的反映是不一樣的,媒體方面的變化也是很大的。」
昝愛宗先生認為,雖然中國媒體這次有關地震的報導突破了一些傳統的模式,但重慶《旅遊新報》被停刊事件說明官方也沒有完全放鬆控制—
昝愛宗:「比如《新報》,5月19號是哀悼日,所有的報紙幾乎都是黑色的。但是,這個《旅遊新報》用美女、笑臉做封面,裡面關於災情的報導是一個行為藝術,比如女士把身上塗成紅顏色,象徵著流血了。被當地新聞出版局認為是嚴重違背社會公德。」
這個《旅遊新報》是一家由重慶出版集團和重慶市旅遊局合辦的綜合性週報。(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