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近日市民在食米即將大幅加價的消息下出現搶米潮,有進口商表示香港有足夠的大米儲藏供應暫無短缺,但未來兩、三個月有加價壓力,加幅將達三成。
身兼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有五十年進口食米的通泰行總經理李廣林指出,近年來國際米價持續上升的原因,有多個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他說:「由於地球暖化,氣候失調,中國雪災,有的地方旱災,有的地方水災,農產品受到氣候的影響,致使稻米的收成欠佳。」
李廣林表示目前一些主要的稻米生產國已經是自顧不暇了,他說中國是最大的產米國,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國;泰國是最大出口國,其次是越南和印度等國家,但由於近年來收成不好,也減少出口量,導致國際米價由過去的760美金一噸,上升到近期的1千多元美金,升幅近三成。他說香港有儲糧的制度每進口100噸有百分之十七做為儲備,目前香港有1萬4千多噸的儲備,還有一萬多噸是流動的,總共有三萬噸食米,所以不會短缺。
但是他透露未來兩、三個月有加價的壓力,「現在看是三成,要看發展,我們通常不會一下加幾十個百分比,因為還有舊貨調節,所以會百分之五、百分之十陸續加上去,看行情變動。」
李廣林表示,十多年前香港人主要食用中國米,市場佔有率達六至七成,泰國米只佔三成,近年來港人的口味轉變,越來越喜歡泰國米,近年泰國米佔有率已有九成,如果泰國米漲價會直接影響香港的零售價,他說:「百分之九十的米都是泰國來的,如果它要漲價的話,另一個來源中國,但中國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五,中國的米不會很快影響香港的米價,所以泰國那邊的米價上漲的話,我們也要加價了。」
他並指出泰國米漲價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收成欠佳,同時儲米量是30年來最低的,「存米量少,那些農民就積穀不肯賣,等價錢再高些再賣,另外泰國米漲那麼厲害,和美金對泰銖的匯價有關,因為泰銖貶值,所以農民寧願持貨不肯賣,農民不肯賣貨,而那些米商也希望拉高價錢不賣,有部份甚至屯積,待價而沽。」
李廣林表示,目前中國大陸的供應也是很緊張,價格飛升,雖然有價格管制措施和鼓勵農民耕種,但是短期內情況仍不能改善。
(http://www.dajiyuan.com)